俄乌战事波及香港?专家研讨寻出路
中评社香港6月1日电(记者卢哲)“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成立两周年活动——“全球新形势香港再出发”研讨会31日在香港举行。来自香港及内地的多位学者及业内人士,就香港应该如何在世界波谲云诡的政治经济新形势下,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寻找新定位、发掘新优势,展开研讨。与会者认为,从近期俄乌冲突可以看出,国际局势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香港作为小巧开放而国际化的经济体,必须“走前一步”,制定好应对策略,保证自身竞争优势。
研讨会以香港应该如何在世界波谲云诡的政治经济新形势下,更好地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开新篇为议题,分为主旨演讲及专题讨论两个部分,包括俄乌战争与全球及香港的关系及香港如何抓住国家发展大局。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召集人梁振英在致辞中说,两年前“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的“共同宣言”指出:捍卫“一国两制”,提出“救经济、保就业,避免经济滑坡”,并且呼吁“重归法治,推动香港再出发”。
两年来,国安法的出台和完善选举制度的落实,稳住了香港的内部环境。在香港以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力量交错,新旧国际秩序交替。美国在亚太搞局,增添了地区局势的不明朗因素;英国脱欧余波未了,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出走的态势明显,英联合王国面临解体;欧盟内部矛盾加深,内部分岐暴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造成了深刻影响;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也改写了国际关系,粮食和能源流通首当其冲,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遇上横流,这些都是三年前无法预见的变化。过去三年的变化否定了“历史终结论”,历史的进程仍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迭加,黑天鹅和灰犀牛不断出现。
梁振英说,香港作为体积小、完全开放、国际参与度高、政府参与度低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作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中心,未来的发展将会继续受外部环境变化的主导,香港如何顺势而为,趋吉避凶,如何保持高度开放,同时维护自身安全;如何借助国家发展的势头,提升在变局中的竞争力和定力,这都是香港各行各业都必须关心的、而香港目前就这些问题的讨论不足。他希望当日的研讨会能填补这些空白,唤起香港各界的关注。
会议邀请了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张维为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兼任教授、荣休教授雷鼎鸣教授,作为主旨发言嘉宾在线上和线下,分别以国际和国内角度,以及香港层面就议题发言。
张维为教授从俄乌冲突为切入点,分析全球最新局势。他指出,俄乌战争对世界格局演变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西方世界”与“非西方世界”已经分化,非西方世界正在成为改变国际秩序的最重要力量,美国和西方国家已经不再代表时代发展的大势,美国单极霸权主导的国际秩序和美元霸权将被多极化的国际新秩序所取代。
张维为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根据购买力平价),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市场,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以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要超前思考和积极推进“后美国时代”的经济和金融秩序建构。
雷鼎鸣教授指出,俄乌冲突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概念有着恶劣的影响,打破了世界贸易释放生产力、劳动人口分工的高效经济运行模式,将使世界陷入衰退。
他认为,中国拥有大规模人才储备,可以在内部消化技术性分工的问题,因此经济将有一定的稳定性。而香港在一方面“背靠中国经济盛世”,另一方面“面对西方国家破坏形成的乱世”,应加强防范金融制裁。特别是香港把美元资产作为外汇储备的风险大升,包括美国外债过高和赖债风险上升等,香港应考虑减持美债。雷鼎鸣提出,一部份外汇储备可以转为土地储备,比持有美元资产安全,而且投资基建可拉动经济以抵消经济下行带来的影响,更可以兴建房屋协助化解年轻人上楼问题。
在专题讨论环节,全国人大常委、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秘书长谭耀宗作为主持人,与香港科技园公司主席、香港工业总会主席查毅超博士,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主席、正大制药集团总裁郑翔玲女士,以及立法会议员、团结香港基金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黄元山议员,共同探讨“香港如何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开新篇”。
查毅超介绍了香港科学园的近况以及香港创科生态圈的发展趋势;郑翔玲女士分享了香港发展创科中心的重要性和香港在生物科技领域的优势,并建议香港应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在生物科技产业上优势互补。
黄元山议员指出,在世界大变局中,香港要继续“食四方饭”,用好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但“食四方饭”要吃得小心,要有底线思维和应变方案,防范国家安全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砍脚趾避沙虫,而要有智慧地按部就班推进。黄元山认为,国家各方面增长势头不变,香港的优势,就是在一国两制下的自由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经贸城市,这也是不变;但世界大局大变,香港要继续“食四方饭”,就要改变,按照十四五规划中,八大中心和大湾区的建设,积极谋划和落实,就能用好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为香港广大市民带来最大的福祉。
中评社香港6月1日电(记者卢哲)“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成立两周年活动——“全球新形势香港再出发”研讨会31日在香港举行。来自香港及内地的多位学者及业内人士,就香港应该如何在世界波谲云诡的政治经济新形势下,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寻找新定位、发掘新优势,展开研讨。与会者认为,从近期俄乌冲突可以看出,国际局势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香港作为小巧开放而国际化的经济体,必须“走前一步”,制定好应对策略,保证自身竞争优势。
研讨会以香港应该如何在世界波谲云诡的政治经济新形势下,更好地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中开新篇为议题,分为主旨演讲及专题讨论两个部分,包括俄乌战争与全球及香港的关系及香港如何抓住国家发展大局。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前任行政长官、香港再出发大联盟总召集人梁振英在致辞中说,两年前“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的“共同宣言”指出:捍卫“一国两制”,提出“救经济、保就业,避免经济滑坡”,并且呼吁“重归法治,推动香港再出发”。
两年来,国安法的出台和完善选举制度的落实,稳住了香港的内部环境。在香港以外,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球化和逆全球化力量交错,新旧国际秩序交替。美国在亚太搞局,增添了地区局势的不明朗因素;英国脱欧余波未了,北爱尔兰和苏格兰出走的态势明显,英联合王国面临解体;欧盟内部矛盾加深,内部分岐暴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造成了深刻影响;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也改写了国际关系,粮食和能源流通首当其冲,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遇上横流,这些都是三年前无法预见的变化。过去三年的变化否定了“历史终结论”,历史的进程仍然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迭加,黑天鹅和灰犀牛不断出现。
梁振英说,香港作为体积小、完全开放、国际参与度高、政府参与度低的国际金融服务中心,作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中心,未来的发展将会继续受外部环境变化的主导,香港如何顺势而为,趋吉避凶,如何保持高度开放,同时维护自身安全;如何借助国家发展的势头,提升在变局中的竞争力和定力,这都是香港各行各业都必须关心的、而香港目前就这些问题的讨论不足。他希望当日的研讨会能填补这些空白,唤起香港各界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