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扮靓一条河改善一座城

  中评社北京12月28日电/据新华社报导,69岁的四川美术学院退休教师张老师经常到家附近的花溪河写生,他的画笔见证了这条城市河流的生态蜕变。他对记者说:“前些年这条河两岸都是小作坊、小工厂,河水脏臭、河道杂乱。现在污染企业没了,修建了滨河公园,优美的环境让我有了写生的好地方。”

  花溪河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巴南区,全长63.6公里,是长江一级支流。巴南区50%的常住人口、60%的GDP来自花溪河流域范围,也正因如此,由于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环保设施不配套等原因,多年来工业、生活污水直排河流,花溪河一度成了鱼虾绝迹的“黑臭水体”,被相关部门挂牌督办。

  巴南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蒋渝介绍,通过修建污水处理厂、调水增加生态流量、加强多部门综合执法等举措,花溪河于2019年消除了劣V类水质,摘掉了“黑臭水体”的帽子。尽管水质得到改善,但河流生态仍未得到有效恢复。

  问题在河里,根源在岸上。2020年,针对花溪河反映出的城市功能、产业结构问题,巴南区启动花溪河“清水绿岸”治理提升项目,投资约35亿元,着力将花溪河打造成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起到扮靓一条河改善一座城的效果。

  花溪河大山村片区人口密集、商贸繁荣。在大山村水质净化站出水口,记者看到雨污混流水在这里经过处理变得清澈,注入花溪河。花溪河治理项目施工方负责人蔡宽说,由于片区居民小区多、部分污水管网破损,大山村箱涵雨污混流突出,施工方一方面新建、改建污水管网,一方面在箱涵末端建设水质净化站,既不让污水进入花溪河,又能为其补充水量。

  目前,巴南区已完善花溪河流域地下管网140余公里,建成水质净化站4座、再生水厂2座。据监测,花溪河上游水质达到Ⅱ—Ⅲ类,下游水质稳定在Ⅳ类。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巴南区近些年重塑产业结构和布局,制定产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通过关停、整治、入园等方式分类治理花溪河两岸1200多家企业,根据上中下游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温泉旅游、建设数智产业园及商贸物流基地、依托大学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