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蔓延到海上 美国自食霸权主义恶果

  中评社北京12月23日电/据中国网报导,巴以冲突的影响蔓延到了海上,多艘商船在红海水域遭也门胡塞武装袭击。受袭击事件影响,包括地中海航运(MSC)、马士基(Maersk)、达飞海运(CMA CGM)以及赫伯罗特(Hapag-Lloyd)在内的多家航运巨头,宣布暂停在红海航行。

  上述四家公司在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中的份额累计达53%,这意味着过半国际航运已不再经过红海。胡塞武装称,将继续阻碍“以色列船只”在红海和阿拉伯海的航行,直至以色列停止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表示,正在“密切监控”红海的紧张局势以及对运河过境的影响。

  作为一支在中东这个“四战之地”能够生存并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胡塞武装此举有其清晰的战略目标。

  首先,打击美国的海洋霸权。美国的霸权建立在控制全球海洋的基础上。胡塞武装不断袭击商船,不仅力图显示美国已经无力控制红海这片关键海域,更是昭告天下,美国提供海洋公共安全产品的能力已经下降,不配做海洋霸权国家。

  其次,对哈马斯进行策应。以色列国防军已进入加沙,哈马斯承受巨大军事压力。胡塞武装袭击红海商船,不仅可以阻止以色列从外界获取资源,更是打击了以色列经济,使其战争开支来源受到较大冲击。

  最后,为自身谋取政治资本。胡塞武装是也门的叛乱组织,2022年2月28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2624号决议,首次将也门胡塞武装定义为“恐怖组织”,延长对其制裁。作为一支拥有20万兵力的军事力量,胡塞武装始终无法具备合法身份。在中东,武装抗以是“政治正确”,胡塞武装希望通过此举获取政治资本,为日后获得国际社会承认进行铺垫。

  本轮巴以冲突从一开始就具备明显外溢效应。地区层面,由于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中东国家纷纷以各种形式对以色列进行“围殴”——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什叶派民兵、也门胡塞武装、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武装轮番对以色列进行打击。以色列享有军事质量优势和阿拉伯国家具备规模优势的脆弱平衡被打破,中东将迎来更加动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