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威全:台湾在亚太经贸协议三度落空 警讯

施威全。(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5月31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美国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架构”(IPEF),但首轮名单未纳入台湾。“国政基金会”财政顾问施威全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国推动IPEF的本质在于经贸合作,纵使跟中国主导的RCEP有竞争关系,但不是壁垒分明的对抗,台湾因为经贸价值有限又具敏感政治问题,因此美方有所保留可以想见。

  施威全认为,台湾舆论普遍将IPEF的政治意涵过度放大,而忽略经贸合作的本质,事实上,美国即使有意透过IPEF建立有利自身的产业链与经贸生态圈,却也无法全面与中国产业链脱钩,更无法分割,在上述前提之下,IPEF并非政治挂帅,台湾自然难以获其门而入,而台湾继RCEP、CPTPP之后又于IPEF三度落空,在对外经贸发展上,无疑是一大警讯。

  施威全,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所硕士、伦敦大学伯贝克法律学校博士,在赖幸媛担任陆委会主委时间担任简任秘书,曾任“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副执行长、新北市经济发展局长等职。

  美国总统拜登23日在日本东京宣布启动IPEF,并公布首轮成员名单,包括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澳洲、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纽西兰和汶莱。先前台湾积极表带有意加入,但最终未纳入,蔡政府则宣称台美关系会有其他“崭新做法”。

  针对台湾遭排除在IPEF之外,施威全认为,从结果论来看,显示台美关系即使升温,仍然有天花板,碰到政治敏感问题时,尤其如此。IPEF作为在亚洲新成立的国际经贸组织,对于经贸合作而言当然是一个机会,当其他亚洲国家可以参与这个机会,而台湾却受阻,处境必然是相对不利。

  当然,施威全提到,IPEF目前的内容仍然不明,加入是否真的有利还有待观察,关于该平台的实际运作,观察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的讲话,有提到诸如降低关税或者像FTA等传统自贸区的手法,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形势需要,所以美国要建立一个新机制。

  不过,施威全说,戴琪所谓的新机制是什么?目前没有讲清楚,戴琪同时也说,过去的做法在IPEF仍会运用,也就是说FTA或者是RCEP、CPTPP等自贸区的传统运作,与IPEF不相冲突,也会是其中一部分,所以他个人认为,IPEF即使有意建立新的经贸机制,却也不能摆脱传统的区域经济整合模式,也就是在亚洲仍然遶不过中国经贸的影响力。

  他说,这样看起来,IPEF顶多只是传统自贸区的升级版,或者是扩大版,但是回过头来到底对台湾有怎样的利益所在?会不会只是一个美国对内,因应期中选举的内部宣传手法?对内的宣示意义重于实际上的经贸外交行为?有待观察。   施威全认为,台湾的舆论普遍对于IPEF的政治意义过度解读,而忽略了其经贸本质,如果美国主导IPEF真的是为了围堵中国,为何台湾没被列入其中?个中原因,不言而喻。

  施威全强调,IPEF与RCEP确实有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但美国与中国都要面对一些共同的市场,都要面对一些共同的生产力,彼此在区域经济面相都要传播利益、做生意,中美是同行也是冤家,所以有竞争关系的同时,也要保留合作空间。

  简而言之,施威全说,经济贸易的本质在于赚钱,在全球化的当下,两个经贸组织不可能壁垒分明,否则对自贸区的运作没有帮助,也会让成员的经济利益受损、却步,所以比如对于一些东盟国家,或者是像日本、韩国都同时在RCEP与IPEF就是希望两面通吃,扩大经贸利益。

  他提到,例如日本的做法,在加入RCEP、IPEF的同时,也主导了CPTPP,很显然是希望三个经贸组织的利益能够相辅相成,日本即使在政治立场及军事安全方面选边站靠向美国,但在经济利益上也不会放弃与中国合作。

  施威全形容,目前亚太地区三个经贸组织就像俱乐部,中国、美国、日本分别担任俱乐部创办人,对于有意做生意、扩大社交圈的人,最好的方式当然是三个俱乐部都参加,即使俱乐部之间的创办人可能不合,但会员因为重迭性质高,俱乐部也不会完全走向对立、分割的局面,这就是经贸的本质“合作大于对抗”。

  台湾方面,施威全指出,关键还是在两岸矛盾扩大,导致区域经贸整合在面对台湾问题时,往往需要顾虑中国因素,这也是台湾无缘于自贸区的主要症结点。而台湾在亚洲自贸区继RCEP、CPTPP之后又于IPEF三度落空,对台湾的经贸发展而言绝对是一大警讯。

施威全。(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中5月31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美国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架构”(IPEF),但首轮名单未纳入台湾。“国政基金会”财政顾问施威全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国推动IPEF的本质在于经贸合作,纵使跟中国主导的RCEP有竞争关系,但不是壁垒分明的对抗,台湾因为经贸价值有限又具敏感政治问题,因此美方有所保留可以想见。

  施威全认为,台湾舆论普遍将IPEF的政治意涵过度放大,而忽略经贸合作的本质,事实上,美国即使有意透过IPEF建立有利自身的产业链与经贸生态圈,却也无法全面与中国产业链脱钩,更无法分割,在上述前提之下,IPEF并非政治挂帅,台湾自然难以获其门而入,而台湾继RCEP、CPTPP之后又于IPEF三度落空,在对外经贸发展上,无疑是一大警讯。

  施威全,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所硕士、伦敦大学伯贝克法律学校博士,在赖幸媛担任陆委会主委时间担任简任秘书,曾任“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副执行长、新北市经济发展局长等职。

  美国总统拜登23日在日本东京宣布启动IPEF,并公布首轮成员名单,包括美国、日本、印度、韩国、澳洲、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纽西兰和汶莱。先前台湾积极表带有意加入,但最终未纳入,蔡政府则宣称台美关系会有其他“崭新做法”。

  针对台湾遭排除在IPEF之外,施威全认为,从结果论来看,显示台美关系即使升温,仍然有天花板,碰到政治敏感问题时,尤其如此。IPEF作为在亚洲新成立的国际经贸组织,对于经贸合作而言当然是一个机会,当其他亚洲国家可以参与这个机会,而台湾却受阻,处境必然是相对不利。

  当然,施威全提到,IPEF目前的内容仍然不明,加入是否真的有利还有待观察,关于该平台的实际运作,观察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的讲话,有提到诸如降低关税或者像FTA等传统自贸区的手法,已经不符合现在的形势需要,所以美国要建立一个新机制。

  不过,施威全说,戴琪所谓的新机制是什么?目前没有讲清楚,戴琪同时也说,过去的做法在IPEF仍会运用,也就是说FTA或者是RCEP、CPTPP等自贸区的传统运作,与IPEF不相冲突,也会是其中一部分,所以他个人认为,IPEF即使有意建立新的经贸机制,却也不能摆脱传统的区域经济整合模式,也就是在亚洲仍然遶不过中国经贸的影响力。

  他说,这样看起来,IPEF顶多只是传统自贸区的升级版,或者是扩大版,但是回过头来到底对台湾有怎样的利益所在?会不会只是一个美国对内,因应期中选举的内部宣传手法?对内的宣示意义重于实际上的经贸外交行为?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