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黔帮扶“三条路”助推贵州赤水竹产业发展
规划修建竹产业路
11月以来,黔北小城赤水市,受地理位置影响,部分高海拔地区户外温度低于0℃,尽管已进入深冬,但辖区两河口、丙安、石堡等多个乡镇新建的竹片厂一片忙碌景象:刚刚采伐下山的楠竹、茨竹在工人们的帮助下送进切片机,这些竹子切片,随后被运往工厂用于造纸。
赤水市有“中国竹都”之称,辖区现有竹林面积132.8万亩,竹资源丰富。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近年来,该市依照“全域造竹、全竹利用、全民受益”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竹产业发展。
为助推竹产业发展,赤水市紧抓东西部协作粤黔帮扶这一契机,在2021年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与赤水市形成结对关系以来,双方紧密协作,围绕竹产业充分利用“协作项目+协作资金”,筑好竹产业发展“三条路”,帮助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要致富,产业路需建设在“前”。为发展竹产业,赤水市结合实际情况,精准谋划产业路修建地点,充分考虑产业路建设和配套会车道、排水沟、安全护栏等基础设施。2021年以来,珠海市金湾区累计投入协作资金1053.1万元,先后在旺隆镇、天台镇、葫市镇辖区的7个自然村,规划修建竹产业路约18公里。
同时,优先考虑建档脱贫户务工需求,结合邻村劳动力,带动务工人数230人次,发放工资共167万元。此外,这些竹林多年未采伐,竹林茂密,不利于竹子成长。赤水市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这些竹子实行应伐尽伐,充分改善林分结构,优化竹林面积近万余亩,受益村民达1700余户,户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