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市场正进行结构性调整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导,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简称医保目录)将于2024年1月执行。据悉,2018年以来,医保目录每年通过医保谈判调整一次,至今有六年。随着其调整程序规则更完善,创新药企对药价预期更加客观理性,使得新进药品数量进一步增多,五年累计有341个新药谈判以适宜的价格进入医保目录。

  业内人士表示,这不仅让患者受益水平稳步提升,同时也提振了创新药产业的信心。在药品集中采购(针对仿制药及已过专利期的原研药)和国家医保谈判(主要针对创新专利药)两项政策相互叠加的推动作用下,我国医药市场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促进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发展。同时,这种调整也降低群众用药的经济负担,让患者用得上、用得起更多新药、好药。

  创新药迅速替代了仿制药

  “国产1类新药从药监部门获批上市到进入医保目录(医保资金报销参保人用药的依据),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浙江博锐生物CEO王海彬告诉记者,企业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抗淋巴瘤创新药泽贝妥单抗注射液2023年5月获批上市,11月参加医保目录谈判,12月公布进入医保目录。

  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介绍说,新药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目录的时间,已从原来的5年左右降至1年多,80%以上的创新药能在上市后2年内进入医保目录。国家药监局2022年批准21个创新药上市,2023年上半年批准24个创新药上市。2023年,就有25个创新药参加医保谈判,23个进入医保目录。

  基石药业研发的泰吉华是中国首个针对PDGFRA外显子18突变(包含D842V突变)胃肠道间质瘤获批的精准治疗药物,成功填补了国内医疗空白。该药2021年获批上市,基石药业公司首席执行官杨建新表示,泰吉华明年正式进入医保后,将使更多中国患者以更为惠民的价格获得全球高品质的创新药,大幅提升患者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大部分都是近年来新上市、临床价值高的药品。大量新机制、新靶向药物被纳入目录,方便患者用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组长陈文说,2017年以前医保目录内没有肿瘤靶向用药,2023年版目录中已有74个肿瘤靶向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