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天气关注心血管的“高危时刻”
为什么低温环境下心血管更容易出问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周晓明介绍,由于冬季的室内外温差较大,导致人体血管快速收缩以及舒张,而且低温下人体为了维持体温,会收缩外周血管,心脏泵血的负担增加,进而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回心血量,这些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是比较严重的考验。
特别是在一些极端的寒冷低温天气,人体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更易形成血栓使管腔急性堵塞,容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血管病专家提示,清晨快节奏苏醒、低温下的户外活动、泡澡或蒸桑拿过久等情况,都容易成为心血管的“高危时刻”。
心血管在清晨时最脆弱,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风险在早晨达到高峰。身体经过了一个晚上的静止休息,血压是比较低的。在人体清醒后,血压会快速上升,尤其是早晨血压就偏高的患者表现更为明显。既往有过心血管病史的患者“鲤鱼打挺”式起床,马上穿衣服进行活动,迅速地起床刷牙洗脸等,都会导致控制心率、血压等的迷走神经来不及适应调节。
专家建议,早上苏醒后,不要立即起床,先平躺简单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3至5分钟后再起床活动,不要立刻打开窗户吹冷风或用冷水洗漱。
此外,低温环境下进行户外运动也容易给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风险。长时间的低温暴露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担,寒冷还可能刺激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稠度,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