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千年长城“活态”传承 焕发新活力

  中评社北京12月21日电/据新华社报导,走进位于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的蟠龙山长城文化景区,沿途依山就势装点的长城文化标识解说牌,色调统一、内容丰富。打开手机扫一扫解说牌上的二维码,关于这段长城的历史背景、知名历史人物、建筑构造、修缮故事等内容,就以悦耳的声音播放出来。

  长城北京段自东向西蜿蜒经过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和门头沟6区,是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北京着力推动长城遗产保护、价值挖掘、文旅融合、文化传播等方面工作,整体提升沿线各区长城保护管理水平、提振区域经济发展,促进长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让古老长城焕发出时代新貌。

  多学科融合让长城研究更深入全面

  不久前,长城北京段的“家底”进一步被摸清,新增的长城遗产点位未来将成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京段)建设保护的重要支撑,为长城保护传承利用体系的建立添砖加瓦。

  “在十多年前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运用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对北京地区早期长城资源进行了更加深入、全面的挖掘和整理。”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李卫伟说,“我们新发现不少长城遗产点位,一系列研究成果对北京地区早期长城资源形成有效补充,提升了长城资源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

  据介绍,北京持续创新保护手段,为长城本体保护以及价值挖掘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比如,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长城开展监测,分析长城振动、变形等信息,为长城的保护提供风险预警;尝试将载重无人机、便携负重装置等高科技产品运用到长城保护实践中,提高保护效率等。

  长城碑刻遗存是研究长城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出自北京延庆区的50多块长城碑刻、上千字碑文借助微痕提取数字化技术,呈现出更多关于长城修筑以及地方历史、吏治、民俗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