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消费降级 港商料圣诞订单跌一成

欧美消费力很低,特别是美国,令今年香港圣诞订单货值下跌。(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12月19日电/高息环境持续,俄乌战事不断推高通胀,加上巴以冲突,令原本十分疲弱的海外市场,雪上加霜。多位商会人士看淡今年香港圣诞出口表现,普遍预测至少下跌一成。谈及当前情况,不少港商以三句话形容:“买家库存太多”、“购买力太弱”及“看不清前景”,随之而来是一连串无奈叹息,强调现在并非赚多少,只想企业在逆境中存活下来,等他日市况好转,东山再起。

  大公报报导,谈及香港圣诞订单情况,香港付货人委员会主席林宣武、香港贸发局钟表业咨询委员会主席刘燊涛及香港中小企发展学会会长刘健华异口同声表示十分淡静,原以为疫情过后,销情可以迅速回升,但事与愿违,在持续高息环境下,高通胀已吃掉消费力,扣除基本生活开支后,消费者所余无几。刘健华坦言,今年香港圣诞订单数量或许增加,但货值下跌,因为欧美消费力很低,特别是美国,购物送礼首选平价货,几乎是愈平愈好卖,稍贵一点就很难卖出。

  买家向厂商压价 转嫁打折成本

  美国感恩节及翌日的“黑色星期五”,传统都是消费者抢购的好日子,也反映圣诞节销情如何。根据美国全国零售协会(NRF)估算,感恩节至“网购星期一”(即“黑色星期五”之后的第一个周一)期间,光顾零售商店采购的消费者超过2亿人次,人均花费321.41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325.44美元。NRF总裁Matthew Shay指出,数据较预期佳,反映即使经济前景未明,消费者仍愿意花钱,但集中在较大折扣的货品。

  刘燊涛表示,不论经济好坏,美国消费者仍会在圣诞节购物送礼,但现时更钟情在折扣店购物,一般在半价至七折不等,相信一些平价玩具、家用品受欢迎,但钟表、电子产品可能销售下挫。“折扣店给消费者多少折扣,便要求厂家减多少,可想而知这些订单利润非常微薄,只求薄利多销。”

  林宣武形容,现时买家采购以平价为优先,且平价市场竞争激烈,港商与内地及东南亚同业争生意,往往处于劣势,因斗平非港商强项,但不少厂家仍无奈接单,一来怕失掉客户,另一原因是,若工厂没有足够订单,很快便流失员工,以后招聘会遇到困难,培训成本更不菲。“若要斗平,港商不及内地同业竞争,我们的强项是做优质的中价货,现在舍长取短,港商经营会十分困难,但为了稳住工人,有些厂家又不得不接这些鸡肋订单。”

  宜购出口保险 接单添保障

  林宣武坦言,看淡今年香港圣诞订单表现,料至少跌一成,因为太多“鸡肋”订单,即使产品已付运,若最终滞销,买家仍可以找千百个理由退货,因此有部分港商审慎选择订单,宁愿少接,也不想接一些“无肉食”的订单。至于减轻出口风险,林宣武表示,任何出口订单均有需要买出口保险,方能控制风险。

  商会人士解释,看淡今年香港圣诞出口生意,主因是产品供过于求,加上市场需求疲弱,买家还要压价及工资上升等因素,令很多厂家意兴阑珊。再者,俄乌战事迟迟未结束,巴以冲突又起,出口界对前景偏向悲观,担忧再发生类似“911”袭击事件,届时势必重创全球经济,为今之计还是保本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