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诊疗服务 满足就医需求
当前,一些地方儿童呼吸道疾病病例数量明显增加,儿科诊疗服务量增加。针对呼吸道疾病诊治需求,各地采取了哪些措施方便群众就医?记者在多地进行了采访。
扩大儿科诊疗供给,最大限度满足就诊需求
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各地各级医疗机构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就诊需求。
在扩大儿科诊疗供给方面,各医院积极采取延长门诊时间、增派人手、推广互联网医疗等方式,提高接诊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儿科团队按照最大诊量扩容日间门诊、夜间门诊,并增开周日专家门诊;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增开输液、雾化区,增加输液位60个、雾化位10个,较原输液室容量增加160%;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充分利用互联网医疗平台,开通呼吸道感染复诊门诊……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医院及时动员医务人员,协调调配全院优质医疗资源,儿科实行弹性排班。同时,派遣呼吸科、新生儿科等相关科室具备儿科呼吸道疾病诊疗能力的医师至儿科支援,儿科出诊医生数量增加40%。
“各级中医医院针对呼吸道感染高发期的到来,开展了多项准备工作。”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说,不少中医院开始调整儿科布局,增加儿科面积,扩充接诊持续时间,并采取一人一方、临方调配,推出儿科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提高中西医结合疗效。
目前,全国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已在官方网站和政务微信平台公布了本地可以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信息,并及时更新,进一步方便群众就近就便有序就医。
落实分级诊疗,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
在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家里如有儿童患病症状较轻,建议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综合医院儿科就诊。据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已指导各地加强统筹调度,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发挥医联体作用,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
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汇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走廊里,几名家长带着孩子正在排队候诊、化验。中心主任刘海锋介绍,在医联体的协作下,上级医院向社区下沉儿科医师,确保每日均有一名儿科医师出诊,同时增设支原体、流感病毒检测服务,轻症患者在社区可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如发现患者情况较重,将及时通过绿色通道转诊至上级医院。
据瞭解,2022年底前,全国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了发热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目前,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正常运行,及时做好轻症患者的对症治疗和重症患者的早识别、早转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从各地监测数据看,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配备状况在持续改善,95%以上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所配的中药、解热、止咳三类药品达到了两周以上的储备量。9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氧仪、制氧机等设备配备达标。从全国整体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关防控病毒感染物资配备保持在合理水平。
在社区,“一老一小”等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工作也正有序推进。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孙丽说,医务人员积极为辖区65岁以上的老人以及中小学生进行免费的流感疫苗接种,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采取入户方式接种。同时与学校对接,尽早为学生接种,建立免疫屏障。
接种疫苗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预防手段,目前流感等流行的呼吸道疾病有相应类型的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降低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专家表示,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要尽早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坚持戴口罩、勤洗手,室内常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