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补库存拉动中国出口
分国家和地区来看:1)中国内地对美出口同比转正,录得7.3%的增长,较上月读数环比提升15.5个百分点。一方面,2022年11月,中国内地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速录得-25%的当年最低值,为12月对美出口创造了较低的基数。另一方面,美国11月ISM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有所企稳,同时美国制造商和批发商的库销比在今年6月以来持续回落,判断或有部分补库需求支撑。2)或是受制于欧洲主要国家低迷的经济景气度,中国内地对欧盟11月出口同比录得-14.5%,较10月跌幅环比回落2个百分点。3)与对美出口情况类似,去年11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为当年最低。低基数的支撑下,今年11月中国内地对东盟出口虽仍是同比下跌,但降幅较10月读数显着收敛8个百分点至-7.1%。4)中国内地对拉丁美洲、非洲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同比分别录得4.9%、3%和34%,继续为中国出口贡献一定支撑。
出口价格对于金额的拖累尚存。正如笔者此前所提出的,今年以来出口价格对于出口金额的拖累日趋明显,尤其是下半年以来该影响更为显着。一是11月份义乌中国小商品价格指数均值较10月均值环比回落0.6%;二是基于海关总署披露的重点商品出口数量和出口价格测算对应的出口单价,可以看到11月集成电路、箱包、鞋靴等商品的出口单价仍是同比负增长;三是基于海关总署披露的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价格总指数,和出口数量总指数测算出口价格对于出口金额的拉动,10月出口价格对于金额的拖累愈发明显。
集运价格指数回升或在一定程度表明出口数量出现边际改善,对于出口金额的支撑不容忽视。对于出口数量,同样可以从三个指标进行观察:一是海关总署披露的重点商品出口数量,11月手机、家电、集成电路、箱包等商品出口无论是在同比还是环比维度均有改善;二是基于海关总署披露的人民币计价的出口价格总指数,和出口数量总指数测算出口数量对于出口金额的拉动,参考配图可以看到,8-10月出口数量对于同期出口金额起到正向拉动作用;三是观察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和SCFI(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2021年-2022年,由于全球供应链问题突出,导致集装箱运价指数显着增长,其对于中国出口需求的指示意义被削弱。
进入2023年,随着全球供应链的恢复,通过集运指数观察出口外需边际变化的有效性再度明显。11月以来,CCFI和SCFI均值读数较10月均有所提升,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外需的边际回升。具体来看CCFI分航线的情况:东南亚、南非、南美航线11月的集运价格指数较10月改善明显,此外美西航线11月集运价格指数也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