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新能源合作让更多项目惠及非洲
中评社北京12月10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和非洲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合作模式探讨引来不少关注。一批小规模、聚焦民生和社区需求的“小而美”中非能源合作项目正生根发芽,以可持续的方式为非洲国家创造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本次大会期间,一场以“创新引领中非合作,释放‘光伏+’潜能”为主题的论坛吸引中非各界20多位代表参加。大家围绕如何建立中非合作平台让更多中国创新力量走进非洲、助力“光伏+”在非洲落地等建言献策,共话合作之道。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陈志华说:“非洲国家一直是我们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重点区域,助力非洲国家实现新能源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一直是我们的优先合作方向。”
中国生态环境部9月宣布实施“非洲光带”项目,将通过合作建设气候友好的“光伏+”项目、推动气候及光伏发展交流对话、开展光伏战略规划和配套政策研究及实施能力建设项目等方式,利用中国光伏产业优势,帮助解决非洲地区贫困家庭用电照明问题。
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顾洪宾介绍,“光伏+”解决方案对于非洲及其社区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在多元用能场景灵活布置,对于推动非洲当地经济和社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气候工作基金会中国区主任张晓华说,中国在“光伏+”领域探索了诸多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可与非洲农业、供水等领域的用能需求有效结合,在非洲探索多种光伏应用形态和场景。
气候工作基金会全球能源转型非洲区主任吉德·伊吉亚多认为,非洲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发展太阳能可以帮助非洲消除能源贫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创造绿色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