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期交所绘制服务实体经济蓝图

  中评社香港12月11日电/ 据大公报报导,期货市场始终把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工作,近些年,期货市场在高质量发展和优化功能服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12月9日,在“第18届中国(深圳)国际期货大会”上,多位期货交易所高管就近些年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与分享,并就未来如何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业内探讨。他们认为,期货市场必须要找准着力点,在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上持续发力,未来仍需丰富产品体系、改善市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价格影响力。

    品种工具体系持续丰富

    近些年,期货市场将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重要部署作为发展方向,品种创新步伐加快,运行质量持续改善。

    大连商品交易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伟军向记者表示,大商所在持续推动中国特色期货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多项成绩,包括建设多层次开放型市场体系等。“大商所上市的黄大豆1号、生猪、鸡蛋等农产品品种,以及塑料、煤焦矿等工业品品种,形成了沿产业链延伸的特色。截至目前,已有11个品种实现对外开放,QFII可参与14个品种交易。今年11月份,大商所还将豆油期货结算价授权给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设计合约。此外,在新品种研发上,正在推进钢铁、农林、化工、天气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工作。”

    据介绍,大商所紧跟产业需求,通过“一品一策”推进合约规则优化、合约连续活跃和交割体系完善等工作,以及非基准、非标准和协商性业务的导入,使市场兼顾标准化与个性化、强制性与包容性,运行质量和产业企业套保效率进一步提升。此外,坚持以模式推广服务产业主体,给产业主体送“合脚的鞋”,大胆探索实体经济服务之路。以“保险+期货”为例,今年大商所支持的“保险+期货”项目货值保障在600亿元左右,九年来项目共为各类涉农主体提供了超过3500亿元的风险保障,在服务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现代化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郑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王晓明介绍了近两年的工作举措和效果,具体包括几方面:一是始终把服务重要商品保供稳价作为重要政治责任;尿素、棉花、白糖品种是郑商所服务保供稳价的重点品种。二是找准期货市场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结合点;陆续推出菜油、花生、尿素、苹果期权,农业风险管理工具体系进一步完善。三是聚焦实体需求提升市场服务,助力稳经济增长大局;制定实施产业服务三年行动专项计划,支持期货公司开发产业客户,已引入27个重点企业、1084个中小企业参与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