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疲劳症”下俄乌和谈曙光仍难现
新华社报导,分析人士认为,尽管西方出现“乌克兰疲劳症”,但仍有意愿继续支持乌方打下去。由于俄乌在谈判条件、和平愿景等方面存在根本性分歧,因此双方谈判前景依然渺茫,短期内看不到恢复和平的曙光。
战事陷入僵局
近期,俄乌冲突继续延宕,战场形势陷入胶着。俄军在库皮扬斯克、红利曼、顿涅茨克、赫尔松、扎波罗热等方向持续阻击乌军攻势。乌军则因夏季反攻进展不利和西方援助减少,自10月下旬以来被迫从积极进攻转向防御。双方开始更频繁地使用导弹和无人机等远程武器发动攻击。
据俄方通报,12月3日至8日,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和无人机对乌军火库等设施进行30次集群打击,还攻击了乌武装部队和外国雇佣军驻地。乌军一周时间内仅在红利曼和顿涅茨克方向上就分别损失了1400余人和1500余人,另有数十辆装甲车和火炮被摧毁,5架飞机和224架无人机被击落。
据乌克兰媒体报导,自11月以来,乌首都基辅以及西部、南部多地关键设施遭到俄无人机持续袭击。同时,乌军近一个月来加大了对克里米亚的空袭力度,意在侦察和搜集俄军信息以发起更大规模行动。此外,乌军方称,俄军集结了超过4万名士兵进攻顿涅茨克重镇阿夫杰耶夫卡,虽损失严重但攻势未减。
俄国防部长绍伊古日前表示,乌军过去半年在所谓反攻中已损失超过12.5万人和1.6万件武器装备,乌克兰和西方“孤注一掷的举动没有改变战场形势”。乌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此前在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采访时承认,冲突“陷入僵局,可能持续数年”,乌军无法突破俄军防线,“事实上已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