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亿元奖补资金投向基层“三保”

  中评社北京12月6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今年以来,中国地方财政特别是县级财政的平稳运行备受关注。近日,财政部向各地下达2023年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以下简称“奖补资金”)预算,累计超4100亿元,支持部分运行困难的县级财政。同期,财政部公布修订后的《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4100亿元奖补资金如何用好、管好?时隔4年,财政部再次修订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有何调整?

  巨量资金支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奖补资金是指中央财政设立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激励引导地方保障基层“三保”等必要支出需求,奖励地方改善县级财力均衡度、加强县级财政管理。

  此次财政部向各地下达2023年奖补资金预算,明确用于保障县级财政平稳运行,支持“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根据资金预算分配表,2023年奖补资金预算数为4107亿元,比2022年执行数增长8.7%。其中,已提前下达3541亿元、本次下达566亿元。同时,为提高预算完整性,加快支出进度,财政部提前下达2024年奖补资金,待2024年预算年度开始后,按程序拨付使用。

  下达2023年奖补资金预算当日,财政部公布了修订后的《办法》。记者注意到,修订前的《办法》中“三保”排序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修订后,“保基本民生”超过“保工资”“保运转”,被提到首位。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赵福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版《办法》总则中将保障基层政府落实各项“民生政策”改为“基本民生政策”,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强化奖补资金管理的政策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