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大湾区演讲锦标赛探香港青年未来
中评社香港5月22日电(记者 梁帆)为推动香港大专学生关注及参与大湾区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与香港大专学坛共同主办了首届“全港大专学生大湾区演讲锦标赛”,决赛暨颁奖典礼于5月21日下午在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大讲堂举行。演讲主题为:我心目的未来大湾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与我的成长。
大会邀得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副专员莫君虞先生、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总干事苏祉祺博士、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院长梁耀坚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兼荣誉院士杨汝万教授担任主礼嘉宾。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城市兴区域发展中心副研究员纪纬纹先生担任比赛评判。
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总干事苏祉祺博士致辞时表示,在即将迎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之际,举办首届“全港大专学生大湾区演讲锦标赛”别具意义。参赛过程可让同学增润知识、扩阔视野,提升自信心、分析能力和演讲能力,同时亦可以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更重要的是,透过参赛可加深对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家最新发展的认识,思考未来发展路向,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连系在一起,在未来更好地服务香港、贡献国家,意义深远。
参赛学生都认为,大湾区可以承担“文化摆渡”角色,对于香港青年具备双向互通的优势。香港年轻一代应重新定位,勇于融入大湾区,和祖国命运绑定在一起,共同发展,注重长远发展目标,将大湾区视为施展抱负的舞台。
比赛结束后,其中一位参赛学生叶同学对中评社记者分享感受,他指出,香港年轻人到大湾区发展的其中一个问题在于语言方面。香港主要讲广东话,但大湾区许多城市都有不少的外来人口,大家都基本使用普通话交流。面对这一问题,他认为,特区政府或高校应大力推广普通话,开通更多普通话课程。另外一位参赛学生唐同学对中评社记者表示,香港青年需要积极主动学习内地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和内地学生多进行面对面交流。
这项活动已列入特区政府“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系列活动”。经公开报名后,大会甄选了100名大学生参加了四个培训课程,包括:(1)从人类发展角度理解大湾区建设;(2)国外三个湾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比较;(3)十四五规划与大湾区建设;(4)香港科创发展与大湾区机遇等。透过专家、教授的演讲,加深参加者对大湾区的认识。经过初赛,大会从参加者提交的演讲片段中,甄选出30名优胜者进入决赛。
中评社香港5月22日电(记者 梁帆)为推动香港大专学生关注及参与大湾区建设,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与香港大专学坛共同主办了首届“全港大专学生大湾区演讲锦标赛”,决赛暨颁奖典礼于5月21日下午在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大讲堂举行。演讲主题为:我心目的未来大湾区、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与我的成长。
大会邀得特区政府政制及内地事务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副专员莫君虞先生、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总干事苏祉祺博士、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院长梁耀坚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兼荣誉院士杨汝万教授担任主礼嘉宾。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城市兴区域发展中心副研究员纪纬纹先生担任比赛评判。
香港新一代文化协会总干事苏祉祺博士致辞时表示,在即将迎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5周年之际,举办首届“全港大专学生大湾区演讲锦标赛”别具意义。参赛过程可让同学增润知识、扩阔视野,提升自信心、分析能力和演讲能力,同时亦可以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网络。更重要的是,透过参赛可加深对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家最新发展的认识,思考未来发展路向,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连系在一起,在未来更好地服务香港、贡献国家,意义深远。
参赛学生都认为,大湾区可以承担“文化摆渡”角色,对于香港青年具备双向互通的优势。香港年轻一代应重新定位,勇于融入大湾区,和祖国命运绑定在一起,共同发展,注重长远发展目标,将大湾区视为施展抱负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