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青年论坛:卢哲论香港议会新气象新使命

卢哲(视频会议截图)

  中评社香港12月26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12月20日以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第十三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论坛主题为:“爱国者治港”元年之面面观。中评社主任记者、港澳部副主任卢哲在谈到对特区立法会的观察时表示,随着新选举制度下三场选举圆满成功,新一届立法会运作至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议员组成“五光十色”具有广泛代表性、议会回归理性议政、行政立法良性互动开新篇、议员重视与内地的联系。卢哲认为,本届立法会议员是“爱国者治港”优质民主制度建设的首批实践者、开创者和探路人,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任务。她并对议员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提出了三点关注。
  
  卢哲在发言中表示,第七届立法会是在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下选举产生的首届立法会,当选的90名不同背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议员,在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重要历史关头加入特区管治架构。新一届立法会的顺利运作,是开启香港行政与立法良性互动、特区政府高效运作、议会切实解决市民关切问题的重要一步,对香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确保香港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卢哲认为,随着新选举制度下三场选举圆满成功,新一届立法会运作至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第十三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以线上线下形式召开(线上截图)

  第一,爱国者治港,议员组成“五光十色”,具有广泛代表性。

  作为特别行政区管治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会承担着依法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审核、通过财政预算等重要职责,其是否顺畅运作、是否掌握在爱国者手中,关系到中央全面管治权和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的落实,关系到香港发展前途与市民的民生福祉。为保障真正爱国爱港的有志之士进入特区管治架构,新一届立法会选举增加了议席、优化了结构,合理设定选举委员会选举、功能团体选举、分区直接选举三种方式以“432”比例产生议员,充分彰显广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参与性和公平竞争性。

  在新一届立法会的构成中,经选委会委员选出的40名议员,是立法会新政治版图的最大份额;另外30席则透过功能组别选出,其余20席通过地区直选产生。按新选制的目标,新“432”比例的议员分别平衡了社会各界的利益,既有专业声音,亦能反映地区民意。整体来说,新一届立法会议员的背景比过去任何一届都更加多元,可谓“五光十色”:当中有律师、会计师、工会工作者、大学副校长、上市公司中国区总裁、神职人员等;来自宽广的阶层、行业和政治背景,既包括法律界、商界等各专业界别的行业精英,又涵盖扎根基层、长期服务社会的骨干;年龄跨度从30多岁以至70多岁;具有广泛代表性。议会运作至今,各项事务有序开展。新模式有效减低民粹主义带来的负面作用,有效提升管治效能,加速达至良政善治。

青年论坛背景设计(中评社 刘帅颖设计)

  第二,议会回归理性议政,团结协作成为主流。

  卢哲说,众所周知,过去几届立法会受到了“反中乱港”势力的大肆破坏,许多重大的立法不是被阻拦、就是被推倒,“揽炒”“拉布”(通过冗长辩论阻挠议事)更成为常态,内耗不绝,最后立法会运作几乎到了瘫痪的程度,不少涉及经济民生的议题都被“拉布”等行为拖累。以2015-2016财政年度为例,该年度72项总共涉及675亿元港币的基建工程,只得两项完成审议程序而获得通过,涉及金额才50多亿元,不足总数的一成;2019年“修例风波”期间,立法会更是被彻底瘫痪。立法会种种乱象破坏行政与立法的关系,导致政府施政举步维艰,香港发展停滞不前,市民利益严重受损。

  现在,无休止争斗、内耗的劣质议会文化已一去不复返,在新选举制度下产生的、由爱国者组成的新一届立法会风清气正,只见“君子之争”、理性讨论。团结协作、求同存异、顾全大局成为香港立法会的主流,展示了立法会新形象,彰显了理性议政的新风尚。香港特区立法会内务委员会12日13日发表“2021年至2022年立法年度工作回顾”指出,本立法年度立法会与内务委员会整体运作顺畅、恢复理性。本年度会期内,立法会内务委员会共举行25次会议。其间特区政府共向立法会提交25项法案。截至12月13日,立法会共通过其中16项法案。

  第三,行政立法良性互动开新篇,合力谋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近些年来,香港的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长期对立,立法会内斗无为,社会管治效能下降,民主发展停滞不前。新选制下,爱国者进入管治架构,新一届立法会与新一届政府打开了行政与立法良性互动、相互配合的新格局——新一届立法会议员宣誓仪式,首次由特区行政长官监誓;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任内首次行政长官答问会时即提出,建议每月在立法会举行“前厅交流会”,由司长、副司长带领官员与议员沟通,增进认识及瞭解。至今立法会前‍厅交流会已经举‍行了五次,交流的范畴涵盖民生、法治、教育、国家发展机遇等大大小小的议题。

  另一方面,官员与议员为香港共谋发展的气氛亦愈加浓厚。从一年来议事厅的官员议员交流情况来看,良性互动、共谋港人福祉的新格局令人振奋。社会殷切期盼行政和立法机关共同努力,理性务实地维护、发展好香港和谐稳定、包容多元的环境。

  第四,议员国家观念坚固、国际视野开阔,重视与内地的联系。

  随着制度正本清源,香港“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和定位更加清晰明确。从本年度立法会讨论的议题中可以观察到,各界别的议员在维护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对外经贸联系、积极参与粤港澳湾区建设、抓住国家发展机遇等议题上表态十分踊跃,并强调要对外讲好香港故事、中国故事。

  同时,议员对中央发言、国家政策的重视、主动学习及回应,也较往届有很大提升。另外,立法会议员中,有33人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省市级政协委员,占议会逾三分之一。新增的选委会界别当选者中有不少中资公司背景人士,企业高层占8席,其中7席来自国企及中资机构。他们与内地有着牢固而持久的关系,熟悉国家事务,令立法会的议事范围不再局限于港人港事,而是更主动地讨论国家大事,议事时亦更具国家发展观,考虑国家利益,亦有助在香港与国家之间搭建桥梁,帮助香港更好地把握国家机遇。

  卢哲认为,长远来看,作为“爱国者治港”下的首届立法会,优质民主的制度初见规模并不断完善,议员们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从制度建设上说,“爱国者治港”下的行政立法关系要达到制度化、程序化、细致化和规范化,还需要一段长时间的探索、实践、思考和经验积累。在制度优势之下,优质民主的前景必然是乐观的。但在前进的过程中也需要立法会成员不断摸索,并做出不懈努力。本届议员可以说是首批实践者、开创者和探路人,肩负着构建良政善治、实践优质民主,反映社会多元的使命和任务。

  卢哲提出,新选制下的香港议会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对于议员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目前有几点值得关注。

  首先,如何在维护行政立法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平衡好议会的“配合”与“监督、制衡”功能。

  卢哲表示,香港立法会作为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且重在相互配合,这是香港政治体制的重要内容。行政立法关系是良政善治的关键,行政立法的良性互动和相互制衡能让香港更有能力应对各种严峻挑战。现时来说,政府和立法会目标一致,立法会乐意配合政府。立法会在尊重行政主导,服务香港民众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要做好“支持行政”和“监督行政”的双重角色。在这一方面,立法会很多议员实际上还处于摸索之中。

  无论行政立法关系如何良好,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毕竟是两个有着不同职能的机构。在理性务实、相互尊重和促进、造福社会的基础上,议会有责任把关,督促政府切实解决问题,立法会议员需要勇于向特区政府批评和问责,发挥好监督功能。

  其次,议员要有制度自信和身份自信,要提升自身参政议政能力。卢哲认为,议员不必通过事无巨细的“全力支持”等口号式表态,来一再强调爱国及支持政府的立场。实际上,新一届立法会议员都是通过制度认证的爱国爱港者,中央和市民是充分信任的。这一点议员要有信心。在大是大非上必然要立场鲜明,但在日常参政议政中,一再重复口号式表态,长远来说对议员甚至立法会形象是有负面影响的。

  正如中央所强调,“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怎么做”。立法会恢复正常议事功能,是良政善治的必要条件,却非充分条件。立法会议事必须避免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立法会监察政府,法案审议既要讲求效率,也要讲求质素,议员要谨记“代议士”的责任,向社会负责。回归理性的议会让市民看到希望,自然对议员有更高要求,更着重议事质素,政策倡议的创新性、可行性及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早前已提出,议员不要做“橡皮图章”和“表决机器”,需不断提升参政议政能力,做高质素的管治者,做真正的民意代言人。

  第三,立法会议员要既有全局观和高视野,也要能“接地气”、广泛地、包容地听取民意。

  卢哲认为,议员在加强对国家及香港优势定位的认识、不断提升管治思维和能力的同时,要在“听取民意”上多下功夫。本届议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如何让更多的民众感受到“代议士”的作用,如何让市民感受到良政善治的优越性,就必须要由议员持续地深入基层,贴近民众。尤其要注意的是,现时香港社会舆情撕裂尚未完全复原,议员应该用更客观、包容和科学的态度面对市民提出的涉及民生的议题。以民为本,团结可以团结的一切力量,尽量避免动则将民生议题与“泛政治化”挂钩。相信在爱国爱港底线原则下,具备足够的包容开放心态,能听到最真实的民意,并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法。

  参加此次论坛的与会者还有: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员、中评社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分析师、中评社工程技术部主任曹润来,中评智库基金会副研究员陈倩羚,中评社主任记者、采访部副主任张爽,中评社主任记者、北京记者站副站长海涵。此次论坛由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研究员林艳主持。他们也从不同层面回顾总结了“爱国者治港”元年所展现出的新气象、新面貌,并且就进一步深入推进“爱国者治港”原则在各领域的落实积极建言献策。

卢哲(视频会议截图)

  中评社香港12月26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12月20日以线上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第十三届中评智库青年论坛,论坛主题为:“爱国者治港”元年之面面观。中评社主任记者、港澳部副主任卢哲在谈到对特区立法会的观察时表示,随着新选举制度下三场选举圆满成功,新一届立法会运作至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议员组成“五光十色”具有广泛代表性、议会回归理性议政、行政立法良性互动开新篇、议员重视与内地的联系。卢哲认为,本届立法会议员是“爱国者治港”优质民主制度建设的首批实践者、开创者和探路人,肩负着时代的使命和任务。她并对议员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提出了三点关注。
  
  卢哲在发言中表示,第七届立法会是在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下选举产生的首届立法会,当选的90名不同背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议员,在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的重要历史关头加入特区管治架构。新一届立法会的顺利运作,是开启香港行政与立法良性互动、特区政府高效运作、议会切实解决市民关切问题的重要一步,对香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对“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确保香港长治久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卢哲认为,随着新选举制度下三场选举圆满成功,新一届立法会运作至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