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温暖:中国全力保障民众安全过冬
中评社北京12月1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天不太冷的时候烧火炕就够了,烧地暖还嫌热呢!”坐在自家暖炕上,车喜华笑着说。
白墙蓝顶的新房子,烧火用的木头柈子在院子一侧码得齐整。在黑龙江省尚志市龙王庙村,村民赵志山和妻子车喜华已渍下一缸酸菜,备好萝卜、白菜等北方传统冬季菜,居家温暖“猫冬”。
今年入冬以来,中国多地出现数轮寒潮天气,气温断崖式下降,大风降雪等极端天气频频来袭。各地多措并举为寒冬下的温暖“护航”,全力确保民众安全过冬。
在山东,国网威海供电公司提前启动雨雪冰冻天气应急响应,组织巡视人员对重要输电通道等关键环节开展靶向精准运维,35支“煤改电”专项应急抢修队提供24小时应急服务;在河北多地,国家电投“光伏+电取暖”模式,惠及6个县6368户民众;在内蒙古,自治区每年安排1.6亿元推进清洁供暖工程……
今年夏季,京津冀和东北等地先后出现多次强降雨过程,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大量农田和房屋被冲毁。
针对北方地区灾情重、入冬早的实际情况,中国应急管理部、财政部提早部署全国受灾群众冬春救助工作,并印发通知指出千方百计保障好受灾群众今冬明春期间基本生活。
“你看这新打的橱柜、衣柜,新砌的火炕,现在家里一切都是新装的,过冬一点都不愁。”龙王庙村村民杨春贵对记者说着家里的变化。
他的底气来自当地政府的有效举措。经过3个多月努力,尚志因洪涝灾害受损的房屋已在入冬前修好建好。包括赵志山、杨春贵家在内,4240户受灾房屋中,新建住房159户、维修加固3710户、购买住房371户。
在损毁房屋原址重建,68平方米,厨房、客厅、卧室、储藏室等一应俱全,这是赵志山的新家。“墙壁加了保温板,屋顶有两层,比以前保暖,连烧火的木头都省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