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共同体为临沂物流装上科技“引擎”
11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在这里采访时,山东商贸物流产业研究院顺和分院院长曹松荣博士透露了智慧物流的更多细节:“我们借助‘北斗+5G’,实现了数字枢纽、智慧安防、智能分拨、智能交通、智慧仓储、智能停车。”
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改变着“中国物流之都”临沂的面貌,也为山东省现代物流创新创业共同体所乐见。这一由山东省科技厅推动成立的共同体正推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着临沂商贸物流向现代化迈进。
手握“三大优势”,直面现实挑战
“规模大、效率高、价格低,已成为临沂物流产业的三大拳头优势。”临沂商贸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物流产研院)院长张家玮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物流产研院是上述共同体的实体执行机构。
据瞭解,临沂从曾经的“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发展成为商贸物流枢纽城市,靠的就是四通八达的公路。长期以来,临沂物流主要以公路物流为主,占比约90%,几乎覆盖全国县级以上网点,通达全国所有港口和口岸。
“临沂货车物流的周转时间较长,而且临沂货运出发和到达的高峰与早晚上下班高峰有一定重叠,众多物流园区周边的交通优化与管理面临不小的挑战。”这是物流产研院在深度调研后得出的结论。
按照山东省科技厅对现代物流创新创业共同体的定位,该共同体要围绕物流产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核心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痛点、堵点发力。
目前,由物流产研院孵化的成果、智能称重量方系统和装备正在山东顺和国际智慧物流园北斗实验仓内示范运行。“‘智能量方’软件和智能叉车铲,可以为物流车辆安排最优装车、匹配货物和计算利润,解决目前车辆反复过秤、车厢空间利用率低等痛点。”据曹松荣介绍,目前该系统和装备已在当地专线物流企业上开展试点,可为用户每车每次节省500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