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东洋口港开发建设20周年观察
潮起潮落,岁月如歌。20年后,汽笛长鸣、巨轮出港,这片孤悬海上、曾被看作“建港禁区”的沙洲浅滩,已跃升为国家级能源岛“阳光岛”,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加速崛起,潜力可期的深水大港正迈向港产城联动的海滨新城。
江苏首座跨海大桥黄海大桥建成通车,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开放,长三角地区最大的LNG(液化天然气)接卸站投产运行,金光、桐昆等超百亿元项目相继落户……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如东人向海而兴、耕海图强,勇担长三角沿海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廿年奋斗 大港梦圆
如东人的“大港梦”,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带领科研团队进行海洋调查时发现——洋口港水道正是三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通道,其主潮多年来相当稳定,直连深海外洋。
有航道,不代表能建港,而在辐射沙洲上建港当年更被视为天方夜谭。1992年秋,秦皇岛到天津的火车上,反复播放一则寻人启事,寻找的正是时任交通部天津第一航务设计院总工程师顾民权——国内公认的“港口设计大师”。原来当如东人到天津求助扑空后,租了一辆吉普车登上了顾民权出差归途中的火车。被这份迫切与执着感动的顾民权来到如东,找到了一片可以构建人工岛的浅滩沙洲,解决了深水区离岸过远的问题。
历时10余年,如东先后邀请10多位两院院士、3位国家港口设计大师、20多家国内顶尖研究机构以及百余名专家学者研究论证,最终得出了“两个稳定,一个没有”的科学结论:这里深水航道是稳定的、在沙洲建设人工岛是稳定的;在洋口港建设深水海港和LNG接收站没有颠覆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