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医院转型 延续援港使命
中评社北京11月19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很开心,今天可以做检查了!”麦太太欣喜地说。陪在她身旁的丈夫也面露喜色。
香港居民麦太太于数年前开始受坐骨神经痛困扰,并在位于九龙的伊利沙伯医院就医。最近她腰部痛楚加剧,还感到双腿麻痹。医生建议她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给她排期到2025年。
香港公立医院服务资源紧张,部分像麦太太这样的非紧急病人,往往需轮候很长时间才有机会接受检查。今年4月,香港医院管理局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推出“日间放射诊断服务先导计划”,帮助纾缓这种情况。截至10月底,该计划已服务超过5700个案例,麦太太正是受惠者之一。
应急医院转型助力放射诊断
新冠疫情期间,中央政府于香港落马洲河套区援建应急医院,命名为“中央援港应急医院”,于2022年12月30日交付香港特区政府。随着香港社会逐步复常,香港医管局在应急医院提供日间医院服务,通过“日间放射诊断服务先导计划”,有效运用资源,配合香港公营医疗服务需求。
“应急医院的诞生和转型,让我们有机会处理病人长时间轮候检查等问题。”香港医管局新界东医院联网临床服务统筹冼艺泉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应急医院有很多很好的设备,医管局可以善用它们来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
冼艺泉说,医管局一直想就相关服务推行日间医疗模式,可是讨论多年未能成事,主要因为公营医疗机构已经很繁忙,腾不出空间。应急医院正好带来契机,让日间医疗模式得以启动,并起到分流作用,减轻公立医院压力。现在病人可以通过先导计划在应急医院接受电脑扫描(CT)和核磁共振诊断服务。
在先导计划推行初期,应急医院主要服务新界东和新界西两个医院联网转介的病人。由于市民反应正面,目前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全港所有公立医院的病人。先导计划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年龄介于12岁至80岁,非紧急、情况稳定和行动自如的非住院病人。医护人员会向合适的病人发出邀请,病人自行决定是否参与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