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图“中国记忆”的飞虎队口述史料公开了

  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电/据新华社报导,靠着一封言辞恳切的长信,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馆员杨秋蒙“敲开”了陈香梅的家门。

  那是2016年,这位91岁高龄的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遗孀,出乎意料地在生命最后的时光接受了来自中国年轻图书馆员的采访。事实上,一开始,杨秋蒙都做好了被拒绝的打算。

  当年11月,杨秋蒙还先后采访了飞虎队轰炸机飞行员大卫·海沃德、飞虎队地勤人员维斯特里·弗朗科、多次飞跃“驼峰航线”的湖南籍飞虎队老兵陈科志、曾被中国村民营救的飞虎队老兵格伦·本尼达的遗孀埃莉诺·本尼达,以及陈纳德译电员马大任等人,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影像与口述史料。

  如今,当年的受访者都已离世。这些飞虎队老人最后的讲述,漂洋过海保存在国家图书馆里,直到今天。

  云南昆明飞虎队纪念馆中的飞虎队队员照片墙。新华社记者 孙敏 摄

  做对的事

  201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国记忆项目中心的工作人员结识了数位与飞虎队有密切联系的中间人。

  之后,他们辗转联系上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执行主席杰弗里·格林,并见到了参加“飞虎队以及中美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共享交流大会”的飞虎队老兵,才有了宝贵的采访机会。

  家喻户晓的“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由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1941年组建,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的绰号正是来自其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