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要“保下来” 更要“活起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光迪
从高空俯瞰,位于江苏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呈现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风貌,绵密地绣于古城之上。
身入街巷,耳畔不时传来丝竹之声、评弹之曲。青石板路旁的庭院内,香松盆景与竹子相映成趣,院内的幽静与门外商业街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看这枕河人家,果然“吴中好处是苏州”。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指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时光流淌中,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得以赓续。传承运用好这笔宝贵财富,人是关键因素,也是重要力量。
曾经,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面临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物保护等诸多现实问题。怎么办?“城,所以盛民也。”聚焦人、惠及人,才能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需要两手抓的必答题。近年来,姑苏区以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为依托,先后在民居结构、家庭厕所、古井老井、架空电线等方面进行改造升级。如今,老房子居住舒适,更多人把古城当成家、把文化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乐享发展成果的居民感慨:“坐拥月桥花院之美,尽享现代生活之便,太有福气啦!”
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居环境,护住了物、留住了人,也涵养了文化的魂。走进钮家巷,90多岁的老人江澄波经营着一家收集和销售古旧书籍的书店。这家店已有百余年历史,折射着苏州尚文重教的传统。岁月留痕,文化留香。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地居民是文化生产、传播的主体,其习俗、语言等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留住人,让古城不仅“保下来”更“活起来”,融入当代生活中,才能更好涵养城市文化软实力,彰显人文底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巷中悠长的吴侬软语,与柔波冲刷岸边的沙沙声相得益彰。砖瓦排列、街巷纵横、水道交错的街区,讲述着传统与现代、历史文化传承与高质量发展相融合的故事。苏州好风光,让人愈加理解,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光迪
从高空俯瞰,位于江苏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呈现出“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江南风貌,绵密地绣于古城之上。
身入街巷,耳畔不时传来丝竹之声、评弹之曲。青石板路旁的庭院内,香松盆景与竹子相映成趣,院内的幽静与门外商业街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看这枕河人家,果然“吴中好处是苏州”。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指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时光流淌中,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得以赓续。传承运用好这笔宝贵财富,人是关键因素,也是重要力量。
曾经,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面临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物保护等诸多现实问题。怎么办?“城,所以盛民也。”聚焦人、惠及人,才能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不是一道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需要两手抓的必答题。近年来,姑苏区以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为依托,先后在民居结构、家庭厕所、古井老井、架空电线等方面进行改造升级。如今,老房子居住舒适,更多人把古城当成家、把文化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乐享发展成果的居民感慨:“坐拥月桥花院之美,尽享现代生活之便,太有福气啦!”
改善历史文化街区的人居环境,护住了物、留住了人,也涵养了文化的魂。走进钮家巷,90多岁的老人江澄波经营着一家收集和销售古旧书籍的书店。这家店已有百余年历史,折射着苏州尚文重教的传统。岁月留痕,文化留香。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地居民是文化生产、传播的主体,其习俗、语言等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留住人,让古城不仅“保下来”更“活起来”,融入当代生活中,才能更好涵养城市文化软实力,彰显人文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