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评社香港12月19日电(记者载丰)1997年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在香港创办,1998年1月《中国评论》月刊在香港问世,此后又先后催生了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新闻网、中评智库基金会等等,至今,中国评论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历程,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同岁。在中国评论二十五岁生日之际,应该有一本史料来回答这些问题:中国评论因何而生?因何而为?因何而立?因何而成?因何而达?面对时代之问,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了《两岸求索——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概述》,这本60多万字的专着,客观详实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两岸求索——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概述》由郭伟峰任主编暨主修,罗祥喜、王平、郭伟民任副主编,该书以时间纪年为经、以观点思想为维,全面忠实记载了中国评论的发展历程。郭伟峰作序《两岸离骚 上下求索》,他在序文中说:在中国评论通讯社香港总部的会议室挂着一幅书法横匾,上书:“两岸离骚,上下求索”。词是我撰的,字是请台湾书法家写的。“两岸离骚,上下求索”这八个字,应当就是最为贴切的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历程的写照。
郭伟峰说:1997年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在香港创办,1998年1月《中国评论》月刊在香港问世,此后又先后催生了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新闻网、中评智库基金会等等,至今,中国评论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历程,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同岁。在中国评论二十五岁生日之际,应该有一本史料来回答这些问题:中国评论因何而生?因何而为?因何而立?因何而成?因何而达?
郭伟峰总结说: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论,中国评论其实是两岸新闻双向交流、甚至可以说是两岸关系双向交流合作的传承延续及发展。中国评论的史料就是两岸关系的史料组成部分。同时,中国评论诞生于香港,同步见证与参与了“一国两制”的实践,所以,中国评论二十五年的史料,有五大特色:第一,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是一部两岸新闻合作史。第二,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是一部舆论传播实践史。第三,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是一部新闻理论创新史。第四,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是一部和统思想共构史。第五,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是一部中美东亚促进史。
郭伟峰表示,此外,本书还纪录了老中青三代人在中国评论大舞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的深刻感悟,字里行间,彰显了平凡人愿意为不平凡的时代、不平凡的事业做出贡献的中评精神。一言以蔽之,中国评论的历史,就是两岸和港澳海外知识分子对和平统一进行努力求索的历史缩影,这绝对不是一代人的历史总结,一定会成为新一代人的历史开端。在国家尚未完全统一的现实状态下,中国评论求的是什么?求两岸人民沟通交流,求两岸和平发展!索的又是什么?索两岸理性共识,索国家完全统一与民族伟大复兴。这就是蕴涵在全书的“两岸离骚,上下求索”的积极意义。 |
郭伟峰在序中写道:屈原在《离骚》中高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自己要为国家前途积极求进的心态和探索方向的热情,明知难关重重,但是不失心志。这是千古绝唱,更是对中华民族知识分子永远的激励。没有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无畏求索,中国的今天不会如此辉煌;即使经历了苦难,但是定能拨云见日,这是为国求索情怀代代相传的因果。历史已经走过了两千多年,今天的爱国精神的内涵与屈原时代当然不会完全相同,但是,没有屈原爱国精神的发源,再经过千秋百代的汇合、淬炼、升华,也就不见得拥有如此鲜明的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屈原当时是处在国之将亡的时代,他苦苦求索,可惜终无出路。我们现在处在民族将兴的前夕,也要具备突破最后的艰难的求索能力,为两岸的未来寻找和平解决的最好方案,为中华民族复兴贡献一代人的智慧。因此,《两岸求索——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概述》既是中国评论总结历史、继承发展的重要史料,也能成为两岸关系及“一国两制”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不可磨灭的印记,更应该成为激励有识之士勇敢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途的一声号角! |
| | 中评社香港12月19日电(记者载丰)1997年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在香港创办,1998年1月《中国评论》月刊在香港问世,此后又先后催生了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新闻网、中评智库基金会等等,至今,中国评论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历程,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同岁。在中国评论二十五岁生日之际,应该有一本史料来回答这些问题:中国评论因何而生?因何而为?因何而立?因何而成?因何而达?面对时代之问,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了《两岸求索——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概述》,这本60多万字的专着,客观详实地回答了上述问题。
《两岸求索——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概述》由郭伟峰任主编暨主修,罗祥喜、王平、郭伟民任副主编,该书以时间纪年为经、以观点思想为维,全面忠实记载了中国评论的发展历程。郭伟峰作序《两岸离骚 上下求索》,他在序文中说:在中国评论通讯社香港总部的会议室挂着一幅书法横匾,上书:“两岸离骚,上下求索”。词是我撰的,字是请台湾书法家写的。“两岸离骚,上下求索”这八个字,应当就是最为贴切的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历程的写照。
郭伟峰说:1997年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在香港创办,1998年1月《中国评论》月刊在香港问世,此后又先后催生了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中国评论通讯社、中国评论新闻网、中评智库基金会等等,至今,中国评论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历程,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同岁。在中国评论二十五岁生日之际,应该有一本史料来回答这些问题:中国评论因何而生?因何而为?因何而立?因何而成?因何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