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数字经济 推动创新提质
10年来,浙江数字经济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从2014年的1.09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9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50.6%。目前,浙江省30.7%的高新技术企业、27.1%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都属于数字经济领域。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让浙江呈现出数字经济带来的精彩蝶变。
以数据驱动智能化制造
在绍兴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厅里,一款智能床垫吸引顾客的目光。“我们依托大数据和云检测,根据人的身高、体重,智能匹配舒适度。”喜临门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方永介绍。
2017年,浙江启动数字经济建设,以数据驱动智能化制造。6年来,数字化智能工厂不断建成,个性化定制日益普及。在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示范工厂,操作员在“一线成型”全自动电脑横机里输入代码,纱线自动牵引到针槽中,织针上下翻飞。转眼间,一件定制毛衫出现在眼前。在这里,生产100件毛衫,由纱到成衣只需45分钟。
2021年,浙江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营业收入规模首次超过信息服务业,利润首次突破千亿元。浙江提出,加强全要素、全产业链连接,实现订单、技工、产能资源和数据共享,到2025年,开展网络化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生产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分别达20%、10%。
浙江不仅有“从实到数”,还有“从数到实”,迸发产业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活力。“消费端大数据能精准拉动制造端,实现订单需求与制造能力智能化的无缝衔接,从而赋能、升级实体经济。”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刘兵说,当下,越来越多人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如果将需求和制造相结合,结合电商的预售和预测模式,能将库存降到最低。
以数字化转型带动集群升级
在台州市黄岩区,模具产业大脑自动运营驾驶舱的大屏幕上,数据在不断跳跃。如今,全区模塑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研发、生产、管理、营销各个环节纷纷实现数字化,模具总产值增长到约250亿元。“有了海量数据,‘产业大脑’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能为企业生产、销售提供参考。”刘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