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宿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小戈廖村的“象外高卧”民宿。(受访者供图)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电/据新华社报导,近年来,河北多地农村利用特色产业、特色民居等资源发展“民宿经济”,让很多过去无人问津的村落焕发出蓬勃生机,为老百姓打造出家门口的增收渠道。

  “喝茶、读书、烧烤……这里设施齐全,休闲方式很多,我们已经是第三次来了。”在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费石庄村的“桃花树下”民宿,北京游客张磊正和朋友们围炉煮茶。

  与当地知名的“近海民宿”不同,费石庄村距海较远,村民曾多以桃树种植为主要经济来源,收入并不理想。

  近年来,费石庄村转变思路,利用村中的千亩桃林发展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通过对已有民宿和空闲院落的升级改造,“农家乐”转变为集生态休闲、观光采摘、文化创意等于一体的“世外桃源”。

  如今,费石庄村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依靠生态红利吃上了“旅游饭”。村内有民宿、旅馆38家,一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走进邢台市信都区路罗镇小戈廖村,一座座古老的石头房依山就势,高低错落,在林木和清溪的点缀下,俨然一幅意境幽深的“山水画”。“我每年都要来住上几天,最喜欢的就是这些石头房民宿,在城市里是很难见到的。”北京游客王洁正在这里的“象外高卧”民宿享受度假生活。

  然而,4年前,这片美丽的民宿群区还是荒草丛生、破败不堪的景象。小戈廖村党支部书记王民书告诉记者,村内石房多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但由于四面环山,地处沟谷之中,部分房屋已经被闲置了30多年。

  如何破解“远在深山无人问”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