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摔破国宝“监院”纠正促改善众多疏失
中评社台北11月16日电/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近70万件国宝文物,肩负文物保存管理之重责。但故宫分别在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打开文物包裹后发现,“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破损;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时,又因人员作业疏忽导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盘”掉落破损,引发轩然大波。“监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今通过纠正故宫,也要求“行政院”督促所属检讨改善。
“监察院”今天发布新闻稿指出,“监察委员”蔡崇义、王丽珍、王美玉深入调查后发现,故宫库房工作空间杂物堆迭紊杂,不仅防护设施不足,且人员分工及动线混乱不明,长期置文物安全于高度风险中,肇致故宫文物因人为疏忽而掉落破损,伤害文物甚巨,重创故宫保护文物瑰宝之形象及声誉。
“监委”也指出,因故宫文物过去于特别参观、策展、修护等开箱提件之人员接触纪录未臻详实,且文物之裂痕状况亦未确切记载登录,致无从追溯文物破损之相关原因及责任,也显有疏失。
此外,故宫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间将高阶图档放置对外开放查询服务的网路储存装置进行处理作业,造成有心人士利用系统漏洞,存取未对外开放之图档,肇致超过3万张故宫文物高阶图档外流。讵故宫于2022年6月13日接获民众通报后,直至2023年3月14日媒体报导后逾9个月始通报,违反资通安全管理法相关规定,核有疏失。
另针对文物保存及管理、修护空间配置、人才引进与院区维安等问题,“监察委员”亦促请故宫尽速检讨改进。其中,“监委”指出,现行故宫文物保存,部分仍以数个文物牛皮包裹装,部分改以蓝布盒装,惟主要为多物一盒且多层堆迭于铁箱之方式保存。
另铁箱依旧有以木丝区隔者,目前虽逐步改以棉被及棉垫区隔替换,但人工搬运时除易生风险,且关箱时易有外力施压之可能,均显示故宫保存文物方式仍有极大检讨改善空间。“监委”也指出,实地履勘发现故宫山洞库房环境条件欠佳。
“监委”也提到,经实地履勘发现,故宫器物织品修护室实与一般办公空间无异,空间狭小且过于简陋,恐难以满足文物修护之专业需求。均待故宫尽速谋求对策,以彻底完善文物修护空间及专业人力配置。
“监委”还说,有关外界迭有故宫“遇缺不补”訾议,据“监察院”调查发现,故宫简任以上部分职缺于出缺2年至4年后始进行人员甄补,足证外界疑虑并非空穴来风。如何持续挹注优秀人才与国际新兴知识技术之活水,与时俱进,以确保国际博物馆地位与水准,有待故宫积极思忖策进。
“监委”调查也提及,2022年3月13日故宫1名驻卫警察队队员未经核准即擅离职守,嗣因离开院区期间另以持有毒品遭逮。然而,故宫对于队警擅离院区,逾2小时后始知悉上情,已足生损害故宫院区安全之疑虑,实有未当。故宫允宜以本案为鉴,针对院区巡逻勤务之内部管理制度,检讨改进。
中评社台北11月16日电/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近70万件国宝文物,肩负文物保存管理之重责。但故宫分别在2021年2月3日、2022年4月7日打开文物包裹后发现,“明弘治款娇黄绿彩双龙小碗”、“清康熙款暗龙白里小黄瓷碗”破损;2022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时,又因人员作业疏忽导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盘”掉落破损,引发轩然大波。“监察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今通过纠正故宫,也要求“行政院”督促所属检讨改善。
“监察院”今天发布新闻稿指出,“监察委员”蔡崇义、王丽珍、王美玉深入调查后发现,故宫库房工作空间杂物堆迭紊杂,不仅防护设施不足,且人员分工及动线混乱不明,长期置文物安全于高度风险中,肇致故宫文物因人为疏忽而掉落破损,伤害文物甚巨,重创故宫保护文物瑰宝之形象及声誉。
“监委”也指出,因故宫文物过去于特别参观、策展、修护等开箱提件之人员接触纪录未臻详实,且文物之裂痕状况亦未确切记载登录,致无从追溯文物破损之相关原因及责任,也显有疏失。
此外,故宫于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间将高阶图档放置对外开放查询服务的网路储存装置进行处理作业,造成有心人士利用系统漏洞,存取未对外开放之图档,肇致超过3万张故宫文物高阶图档外流。讵故宫于2022年6月13日接获民众通报后,直至2023年3月14日媒体报导后逾9个月始通报,违反资通安全管理法相关规定,核有疏失。
另针对文物保存及管理、修护空间配置、人才引进与院区维安等问题,“监察委员”亦促请故宫尽速检讨改进。其中,“监委”指出,现行故宫文物保存,部分仍以数个文物牛皮包裹装,部分改以蓝布盒装,惟主要为多物一盒且多层堆迭于铁箱之方式保存。
另铁箱依旧有以木丝区隔者,目前虽逐步改以棉被及棉垫区隔替换,但人工搬运时除易生风险,且关箱时易有外力施压之可能,均显示故宫保存文物方式仍有极大检讨改善空间。“监委”也指出,实地履勘发现故宫山洞库房环境条件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