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编译:法国大选后 左右之争更加激烈
中评社香港5月5日电(记者乐国平编译)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于5月4日在欧亚评论网上发文,认为法国现任总统、以中间派自居的马克龙虽然赢得了不久前举行的总统大选,但极左和极右的反对派在选举中同样获得了相当多选民的支持,并且在即将到来的法国议会选举中可能翻盘,令马克龙受到反对派控制的议会的掣肘,这反映出法国政治的极化日益严重。以下是原文编译:
上周,法国总统马克龙以58.5%的全国选票赢得了第二个任期,从而对他的右翼挑战者玛丽娜·勒庞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对于44岁的马克龙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政治成就,他在2017年首次竞选,创建了一个新政党“共和前进”,在欧洲两极分化加剧之际,寻求扩大自由主义-务实-中间派的空间。他的前任中只有两位赢得了第二个任期,分别是1988年的密特朗和2002年的希拉克,他们都从政数十年。
马克龙出生于1977年,2004年毕业于法国国家行政学院(ENA),这是一所享有盛誉且竞争激烈的学校,培养了大多数法国政治、公务员、司法和商业领域的领导人。2008年,他离开政府,在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公司担任了四年的投资银行家,并于2012年重返政府,在总统奥朗德的办公室任职。2014年,他加入内阁担任经济和工业部长,但两年后辞职,于2016年开始政治生涯。
马克龙的政治直觉是对的。在英国退欧和特朗普获胜之后,政治民粹主义正在兴起,欧洲正在向右漂移。马克龙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中间派政治。
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于1957年根据《罗马条约》成立,由六个国家(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组成同质集团。这六个国家也是1949年成立的北约的创始成员。
如今欧盟有28个成员国,这是1990年代仓促扩张的结果,是一个异数。欧盟做出了很多妥协以适应内部差异性,掩盖了各国政治的不团结,一些欧盟成员国甚至自豪地声称自己是“非自由民主国家”。
根据马克龙的说法,欧洲过于盲目地依赖美国进行防御,如今需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北约从1991年的14个国家增加到今天的28个国家之后,“新欧洲”(以中东欧国家为主)和“老欧洲”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从而在北约内部产生了派系。
马克龙在2017年成功地利用这一点占领了中间立场,表现为务实的中间派,致力于欧盟和欧元,支持全球化和商业,但在社会问题上进步。他带来了基于技术、教育和创新的信心信息,重振了对法国的乐观情绪。这是一个迅速的崛起,他以66%的选票赢得了一场响亮的胜利。
虽然他成功地重新定义了中间派,但反对派在政治光谱的右翼和左翼都被推向了极端。2018年的黄背心抗议活动是自发的,不是由任何政党领导的,在某些方面,这是一种混乱的抗议,它将资本主义国家视为恶棍,但希望有一个更仁慈的国家作为救世主,以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利益。然而,马克龙对该运动的打压方式反映了他缺乏同理心,并强化了他作为技术官僚、亲富人、冷漠总统的形象。左翼的梅朗雄,右翼的玛丽娜·勒庞和泽穆尔,在政治光谱的两端成功地利用了马克龙的弱点而崛起。
法国选举遵循两轮的过程。除非第一轮投票的有参选者获得超过50%的选票,否则将在前两名候选人之间进行二次对决。在今年4月10日举行的第一轮竞选中,马克龙以27.8%的得票率领先,勒庞和梅朗雄分别以23.1%和21.9%的得票率紧随其后。极右翼和极左翼的候选人首次获得选票的58%。传统的主流政党候选人如瓦莱丽、伊达尔戈都被淘汰。
这对马克龙敲响了警钟,他没有花太多时间在竞选活动上,而是更多地参与乌克兰战争的高调外交,发挥其现任总统的优势。该策略适得其反,勒庞成功地利用了民生问题,因为生活成本上升是近三分之二选民最关心的问题。在最后阶段,决胜轮变成了选民更不喜欢谁的问题。投弃权票的比率为28%,是196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反映了人们对两位候选人都感到失望。
马克龙在他的胜选演讲中没有发出欢呼,而是采用了和解的语气,“承诺成为所有人的总统”,并感谢那些帮助击败勒庞的人。后者是左翼的支持者,梅朗雄的选民中有41%的人虽然不情愿,但为了阻止勒庞的胜利,还是投票给了马克龙。
马克龙第二任期面临的挑战更大。2017年,他的政党在577个席位的国民议会中赢得了314席,这次梅朗雄和勒庞都将定于6月中旬的议会选举称为“大选第三轮”。如果马克龙失去对议会的控制,他可能会被迫陷入不安的状态,这将限制他的政策选择。这是他的前任密特朗和希拉克在第二任期间的命运。马克龙意识到法国选民可能善变。如果马克龙要创造历史,成为第一位赢得第二个任期并保持对议会控制权的总统,那么必须进行快速而令人信服的形象改造。
中评社香港5月5日电(记者乐国平编译)印度智库观察家研究基金会于5月4日在欧亚评论网上发文,认为法国现任总统、以中间派自居的马克龙虽然赢得了不久前举行的总统大选,但极左和极右的反对派在选举中同样获得了相当多选民的支持,并且在即将到来的法国议会选举中可能翻盘,令马克龙受到反对派控制的议会的掣肘,这反映出法国政治的极化日益严重。以下是原文编译:
上周,法国总统马克龙以58.5%的全国选票赢得了第二个任期,从而对他的右翼挑战者玛丽娜·勒庞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对于44岁的马克龙来说,这是一项巨大的政治成就,他在2017年首次竞选,创建了一个新政党“共和前进”,在欧洲两极分化加剧之际,寻求扩大自由主义-务实-中间派的空间。他的前任中只有两位赢得了第二个任期,分别是1988年的密特朗和2002年的希拉克,他们都从政数十年。
马克龙出生于1977年,2004年毕业于法国国家行政学院(ENA),这是一所享有盛誉且竞争激烈的学校,培养了大多数法国政治、公务员、司法和商业领域的领导人。2008年,他离开政府,在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公司担任了四年的投资银行家,并于2012年重返政府,在总统奥朗德的办公室任职。2014年,他加入内阁担任经济和工业部长,但两年后辞职,于2016年开始政治生涯。
马克龙的政治直觉是对的。在英国退欧和特朗普获胜之后,政治民粹主义正在兴起,欧洲正在向右漂移。马克龙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中间派政治。
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于1957年根据《罗马条约》成立,由六个国家(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卢森堡和荷兰)组成同质集团。这六个国家也是1949年成立的北约的创始成员。
如今欧盟有28个成员国,这是1990年代仓促扩张的结果,是一个异数。欧盟做出了很多妥协以适应内部差异性,掩盖了各国政治的不团结,一些欧盟成员国甚至自豪地声称自己是“非自由民主国家”。
根据马克龙的说法,欧洲过于盲目地依赖美国进行防御,如今需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北约从1991年的14个国家增加到今天的28个国家之后,“新欧洲”(以中东欧国家为主)和“老欧洲”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从而在北约内部产生了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