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用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更新和改造的资金,被称为房屋的“养老钱”。不过,有不少读者反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申请门槛高、手续繁杂,存在使用不顺畅、收支不透明等问题。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支取门槛高、合理使用难
前不久,河北廊坊市民刘先生因为拖欠物业费,被物业公司告上法庭。刘先生很不服气:“2011年我家房子漏雨,墙面、顶棚多处污损,存放在房间、阳台的家具、货物等也被浸泡,损失巨大。此后,几乎年年都漏雨。我多次要求物业公司维修,但一直都没修好。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我才不愿交物业费。”
物业公司则表示,刘先生居住的顶楼夏季暴雨时经常漏雨,是因为小区原有设计缺陷导致。物业公司曾在职责范围内予以维修,但因为漏雨比较严重,需要申请维修资金大修。不过,申请了几次,均因为各种障碍没申请下来,因此未能彻底有效解决漏雨问题,并非物业公司失职。
最终,法院认为,虽然顶楼漏雨主要是房屋结构缺陷造成,但多年来未彻底解决,也属于物业公司服务质量瑕疵,酌定刘先生的物业费按70%计算。
据2008年实施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所有权人决策、政府监督的原则。民法典中明确规定,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其使用应当由专有部分面积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人数占比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需参与表决的专有部分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有不少读者、网友反映,维修资金支取门槛高、合理使用难,没有发挥应有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