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世界文化论坛讲述“中国减贫故事”

  中评社香港11月6日电/据大公报报导,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七届年会近日在京举办。本届年会以“文明互鉴:共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主题,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合作、不同文明互学互鉴。多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近千人参会。年会期间举办了主题论坛“来听中国故事Discover China”,中外嘉宾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中国故事。

  主题论坛现场,中国减贫故事引起了听众和媒体的关注,讲述者是杜萍博士。中国减贫故事是一个宏大而厚重的题材,既要有全局高度,又要有感人细节,要在短短几分钟内讲好减贫故事实属不易。长期致力于减贫研究的她从研究视角讲述了中国将信息化与减贫相结合的创新之路,并分享了在甘肃、广西、贵州、宁夏等地调研时的见闻。

  2015年,她在甘肃省扶贫办调研时看到,扶贫干部和软件开发人员携手奋战,争分夺秒进行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发。在协同工作中,扶贫干部学成了信息化行家,软件开发人员也练成了扶贫好手,这样的场景,在广西、贵州、宁夏等地都能看到。广大扶贫干部和软件开发人员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扶贫开发工作中,鼠标点一点,各种数据就能一目了然。

  “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减贫理念、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之处,无不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杜萍表示,作为一项新的实践探索,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从无到有,在扶贫干部、爱心人士和贫困户之间架起了一座高效帮扶的桥梁,为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杜萍讲述了信息化助力贫困户脱贫的故事。2017年冬天,她来到广西全州县白竹村贫困户邓淑君家中。当时邓淑君家里除了一张破旧的木沙发,再无其他家具,屋子很冷,却没有生火。她6岁多的女儿正跪在冰凉的泥地上,趴在木沙发上用铅笔头写作业,两只小手满是冻疮。讲到这里,她说:“相信任何一个母亲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两年后,她再次来到邓淑君家中,发现邓淑君一家在中国社会扶贫网的精准信息对接下,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帮扶,已经告别了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