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支远:拜登要欧洲表态抗俄 不易形成共识
中评社台北5月3日电(记者 倪鸿祥)针对已打了2个多月的俄乌战争,台湾前驻法国、比利时副代表萨支远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国进行表态外交,拉帮结派反俄罗斯,造成一种政治正确现象;但欧洲各国态度不一,法国对美国就有一种坚持、执着与自信。美国总统拜登这么做可能是为11月期中选举,尤其拜登要欧洲表态抗俄,有点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态度,要欧洲国家都同意、形成共识并不容易。
萨支远,巴黎政治学院国际关系法正期生毕业、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博士,曾任驻巴林代表、驻比利时副代表、驻法国副代表。
萨支远表示,法国与德国是欧洲两大国,二次大战后两国和解,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与德国总理艾德诺共同签署了法德友好条约《爱丽舍条约》:条约订定双方元首必须定期会面,为两国日后的合作关系定调,后来共组欧盟力促区域和平,但德国是战败国,对美国的要求没得选择,而法国的传统则是以法国为中心、以欧洲为中心,站在欧盟肩膀上为主,因此法美关系一向很微妙。
萨支远指出,法国对美国有一种坚持、执着与自信,而美国看不起法国,也一向看不起欧盟,所以乌克兰战争之初,美国与欧盟之间的态度并不一致,欧盟官员认为美国在主导这事,但美国无法主导欧盟,所以只能表面上有统一的态度,实际做法上有分歧,而法、美之间的分歧反应在北约与欧盟之上。
萨支远告诉中评社,戴高乐1966年带领法国退出北约的军事组织但仍留在北约,就是不愿有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军人平常时期在法国境内到处行动、指挥法军;相对的,德国战败后没得选择,所以美军在德国有军事基地,北约的核武主要存放在德国。
萨支远说,其次,这次乌克兰一事,北约要加强军事建置,欧盟也在法国总统马克龙主导下研拟“战略罗盘”(Strategic Compass),就是重新评估世界战略形势,创建一支大约5000至6000人的快速打击部队,以因应突发的安全事件。
萨支远指出,不过,若想在欧洲掀起反美情绪是不可能、也没必要,而且基本原则、基本路线美欧维持合作的架构没问题,只是美国一心一意要把欧盟拉住,但欧盟认为老大哥可以让美国当,但欧洲事还是欧洲自行主导为宜。
欧盟正讨论对俄罗斯启动下一波制裁,包括今年底前停止向俄国购原油、扩大将俄罗斯的银行逐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支付系统等。
萨支远说,俄乌战争现在造成一种政治正确的现象,在欧洲地区态度最强硬的就是欧盟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动不动发表挺乌言论,最近还讲要加强挺乌力道,加强制裁俄罗斯的立场,但很明显的是,欧洲各国的态度明显有所松动。
萨支远表示,在中东欧地区、后来加入欧盟的国家(欧盟现有27国,中东欧加入有12国)较勇于表态但意见分歧,有反俄、赞成制裁的,也有极力挺俄、反对制裁的。波兰、保加利亚不愿用卢布购买俄国天然气而遭停止供应是一例;但较早加入欧盟的15国态度比较保留;所以欧盟扩大制裁这事,恐怕得经欧盟内部一番讨论,每个国家不见得都会照做。
萨支远说,现在的问题是反俄是否有点唱得过于高调?从本质上来看,欧洲人并不把俄罗斯当敌人,德国前总理梅克尔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等人就认为,俄国这个邻居既然不可能搬走,不如双方合作、好好和平相处。因此,这次反俄的原因可能与美国的态度有关。而美国的作法其实有二,一是利用话语权的优势、在媒体上铺天盖地的宣传反俄,4月26日美国还在德国召集北约40国举行紧急会议,讨论如何提升乌克兰防卫能力,目的是进行表态外交。
萨支远表示,二是美国总统拜登、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以及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等高层到处出访各国包括乌克兰,透过出访外交,其实就是拉帮结派,让欧洲各国不得不反俄;相较之下,俄罗斯就没有宣传的优势。
萨支远认为,拜登这么做可能是为了美国11月国会期中选举,所以近来不只加强金援,而且给予重兵器援助,而美国民众投票时虽然第一考量还是内政,但国际议题多少会有些加分作用,尤其拜登要欧洲表态抗俄,有点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态度,要欧洲国家都同意、形成共识并不容易。
中评社台北5月3日电(记者 倪鸿祥)针对已打了2个多月的俄乌战争,台湾前驻法国、比利时副代表萨支远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国进行表态外交,拉帮结派反俄罗斯,造成一种政治正确现象;但欧洲各国态度不一,法国对美国就有一种坚持、执着与自信。美国总统拜登这么做可能是为11月期中选举,尤其拜登要欧洲表态抗俄,有点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态度,要欧洲国家都同意、形成共识并不容易。
萨支远,巴黎政治学院国际关系法正期生毕业、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博士,曾任驻巴林代表、驻比利时副代表、驻法国副代表。
萨支远表示,法国与德国是欧洲两大国,二次大战后两国和解,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与德国总理艾德诺共同签署了法德友好条约《爱丽舍条约》:条约订定双方元首必须定期会面,为两国日后的合作关系定调,后来共组欧盟力促区域和平,但德国是战败国,对美国的要求没得选择,而法国的传统则是以法国为中心、以欧洲为中心,站在欧盟肩膀上为主,因此法美关系一向很微妙。
萨支远指出,法国对美国有一种坚持、执着与自信,而美国看不起法国,也一向看不起欧盟,所以乌克兰战争之初,美国与欧盟之间的态度并不一致,欧盟官员认为美国在主导这事,但美国无法主导欧盟,所以只能表面上有统一的态度,实际做法上有分歧,而法、美之间的分歧反应在北约与欧盟之上。
萨支远告诉中评社,戴高乐1966年带领法国退出北约的军事组织但仍留在北约,就是不愿有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军人平常时期在法国境内到处行动、指挥法军;相对的,德国战败后没得选择,所以美军在德国有军事基地,北约的核武主要存放在德国。
萨支远说,其次,这次乌克兰一事,北约要加强军事建置,欧盟也在法国总统马克龙主导下研拟“战略罗盘”(Strategic Compass),就是重新评估世界战略形势,创建一支大约5000至6000人的快速打击部队,以因应突发的安全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