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韵语中评:习拜会表明美中不愿台海冲突
中评社华盛顿11月18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亚洲安全问题专家孙韵对中评社表示,刚举行的“习拜会”最积极的变化在于,双方显示不愿意因为台湾问题而爆发冲突,但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仍相距甚远。即便红线更加清楚,但如果双方对如何定义红线没有共识,处理台湾问题仍面临很大挑战。
华府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孙韵17日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谈到“习拜会”能否使得中美双方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共管”台湾问题时指出,陈水扁时代,中美所以能共同管理台海危机,前提是中美都认为陈水扁要改变现状。但是现在关于蔡英文是否追求“台独”,中美之间没有共识。基本上双方还是各说各话,中方强调反独,美方强调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但是到底有没有独,谁在改变现状,双方没有共识。
孙韵认为,此次峰会关于台湾问题,最积极的变化是双方都表明不愿发生冲突。美方甚至表示,不认为北京对台动武迫在眉睫,这很明显是想要冲突降级的意思。美方愿意承认“台独”是中国的红线,但是中国并没有明确承认和平解决和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是美国的红线。如果双方都认识到这是红线,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孙韵承认,两国领导人努力给台湾问题画红线,或者有一个底限,但是如何界定“台独”和“单方面改变现状”,如果双方达不成共识,就算承认红线,双方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切香肠”往前移动,因此在具体管理台湾问题时还是有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有很多因素实际上不受两国领导人的控制。
孙韵举例,如果明年新的共和党众议长麦卡锡决定访问台湾,这是中美两国政府都没法控制的,但中方的反应肯定不会示弱。再比如,本月晚些时候进行的台湾“九合一”选举,如果结果非大陆所乐见,大陆会怎样?
中国领导人对拜登做出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是第一条不可踰越的红线的表态,是否代表大陆对台态度更加强硬?孙韵表示,大部分观察家认为,大陆对台政策不会更软弱,只要民进党在台上,大陆对台政策走向是可以预见的。但要区分的问题是,大陆对台政策更加强硬,不代表北京就一定要武力攻台。
孙韵阐释,大陆方面一定会说在武力上进行准备是为了防止“台独”,但如何定义真正的“台独”,解释权在大陆方面。《反分裂国家法》关于动武的条件之三是“和平统一的条件已经完全丧失”,终究还是由大陆来定义是不是完全丧失。所以,政策解释的差异是重大问题,但其中有回旋空间,只要中国不想跟美国彻底撕破脸,还可以定义说“统一条件尚未完全丧失”。
中评社华盛顿11月18日电(记者余东晖)美国亚洲安全问题专家孙韵对中评社表示,刚举行的“习拜会”最积极的变化在于,双方显示不愿意因为台湾问题而爆发冲突,但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仍相距甚远。即便红线更加清楚,但如果双方对如何定义红线没有共识,处理台湾问题仍面临很大挑战。
华府智库史汀生中心东亚项目共同主任孙韵17日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谈到“习拜会”能否使得中美双方在某种程度上恢复“共管”台湾问题时指出,陈水扁时代,中美所以能共同管理台海危机,前提是中美都认为陈水扁要改变现状。但是现在关于蔡英文是否追求“台独”,中美之间没有共识。基本上双方还是各说各话,中方强调反独,美方强调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但是到底有没有独,谁在改变现状,双方没有共识。
孙韵认为,此次峰会关于台湾问题,最积极的变化是双方都表明不愿发生冲突。美方甚至表示,不认为北京对台动武迫在眉睫,这很明显是想要冲突降级的意思。美方愿意承认“台独”是中国的红线,但是中国并没有明确承认和平解决和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是美国的红线。如果双方都认识到这是红线,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孙韵承认,两国领导人努力给台湾问题画红线,或者有一个底限,但是如何界定“台独”和“单方面改变现状”,如果双方达不成共识,就算承认红线,双方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切香肠”往前移动,因此在具体管理台湾问题时还是有很大的挑战,尤其是有很多因素实际上不受两国领导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