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育群答中评:落实元首共识需考验
中评社香港11月18日电(记者陆文煜)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对中评社记者表示,在中美关系和世界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重要性和积极性不言自明。这次会晤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了两点方向。未来中美两国的相处之道,关键在于中美两个战略框架的博弈。而建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的战略性框架,可以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方向共同进行。未来中美关系仍处于巨大挑战当中,中美双方能否把元首会晤的共识落实到政策层面、双方对话和机制性合作中,将是对两国外交团队的巨大考验。
邵育群表示,此次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目前中美关系处于非常困难的阶段,主要原因是美方对华认知出现了偏差,对华政策出现了问题。中美双方都希望推动双边关系止跌回稳,此次会面非常重要,符合双方对中美关系好转的共同需要。第二,目前世界面临重重挑战,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多边合作来应对解决。如今全球治理面临“亚洲时刻”,G20正在印尼召开,但实际来看,印尼作为主办方也遇到了很大困难,美国的对华竞争战略、中美之间所谓的大国竞争再加上俄乌冲突引发的二十国集团内部的巨大分歧,给二十国集团这一机制能否推动多边合作打上问号。
在中美关系和世界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重要性和积极性不言自明。邵育群认为,全世界对这次会晤高度关注,甚至超过了对G20峰会的关注。
这次会晤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什么方向?邵育群认为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如两位领导人在此次会晤中提到,要正确看待对方的战略意图和内外政策;第二,要建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这关乎未来的中美关系能不能止住下跌势头,双方能不能在可以合作的领域进行高效合作,让其他国家和地区能感受到大国合作带来的红利。
邵育群指出,建立战略性框架,可以通过Top down(自上而下)和Bottom up(自下而上)两个方向。前者指先形成共识,从大的指导原则和战略性框架切入,推动具体合作;后者指先推动具体合作,开展对话,协调落实具体成果,从而往上推动双方在指导原则和战略性框架上形成共识。如果能够结合这两个方向努力,将对稳定双边关系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此次会晤涉及双方对台湾问题的表态,其中拜登表示,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遏制中国。邵育群认为,中方的意思非常明确,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中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美国不能干涉。习主席再次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是对美国的警告。在过去的每次电话、视频会晤中,习主席都反复强调台湾问题,实际来看,美国人还没有完全听懂,所以这次用了更加明确的方式来强调。
对于拜登“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来遏制中国”这一说法,邵育群不太乐观。首先,拜登团队从来不承认他们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来使用。其次,他们也从来不认为自己的政策是在遏制中国,这是美方的两大认知。拜登政府10月份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强调,要在和中国的竞争中获胜。从报告上看,美国主要和中国有两方面重要竞争,一是地缘战略的影响力,二是关键技术的优势,其中芯片是重中之重。实际来看,美国在这两方面都把台湾作为一个重要工具来和中国竞争。因此,邵育群不认为美国会真的不寻求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来遏制中国,从美之前推出的政策,从美战略设计来看,正是把台湾问题作为工具来遏制中国,并且会晤后美国还将继续这么做,尤其这是美国两党的共识。
邵育群谈到,中方在此次会晤中和美方强调,竞争不是美方视角里的你赢我输、你死我活,而是相互借鉴、你追我赶、共同进步。即便拜登听了会认同,但个人很难打破华盛顿战略界的固定思维,元首外交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依旧不可替代。外交工作中,中方不断和美方强调,我们如何看待竞争,我们想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是为了中国老百姓过更好的日子,让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至于未来中美两国的相处之道,邵育群认为,关键在于中美双方两个战略框架的博弈。中方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美方是和中国进行大国竞争的框架,如今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都各自在推动自己的战略框架,但短期内很难看到这两个战略框架合二为一,或找到一个共同的基础,这个情况非常危险。美方反复强调要给双边关系加护栏,但中方声明,没有政治互信、没有战略保证的护栏是没有用的。美方强调技术层面的红线,发生危机时能否有红线电话,能否找人进行通话,而中方强调战略稳定,是真正的战略互信。
邵育群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关于用什么来维护战略性框架稳定,还会进行博弈,中美关系在这段时间也会处于一个比较危险的情况。尤其美国中期选举中,共和党以微弱优势拿下众议院,如果他们要推动比较反华或比较亲台的一些议案、听证会,或一些议员决定访台等,都非常具有挑衅意味,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邵育群称,未来中美关系仍处于巨大挑战当中,中美双方能否把元首会晤的共识落实到政策层面,落实到双方对话和机制性合作中,将是对两国外交团队的巨大考验。
中评社香港11月18日电(记者陆文煜)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性问题以及重大全球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了看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邵育群对中评社记者表示,在中美关系和世界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重要性和积极性不言自明。这次会晤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了两点方向。未来中美两国的相处之道,关键在于中美两个战略框架的博弈。而建立中美关系指导原则的战略性框架,可以通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方向共同进行。未来中美关系仍处于巨大挑战当中,中美双方能否把元首会晤的共识落实到政策层面、双方对话和机制性合作中,将是对两国外交团队的巨大考验。
邵育群表示,此次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目前中美关系处于非常困难的阶段,主要原因是美方对华认知出现了偏差,对华政策出现了问题。中美双方都希望推动双边关系止跌回稳,此次会面非常重要,符合双方对中美关系好转的共同需要。第二,目前世界面临重重挑战,诸多全球性问题需要多边合作来应对解决。如今全球治理面临“亚洲时刻”,G20正在印尼召开,但实际来看,印尼作为主办方也遇到了很大困难,美国的对华竞争战略、中美之间所谓的大国竞争再加上俄乌冲突引发的二十国集团内部的巨大分歧,给二十国集团这一机制能否推动多边合作打上问号。
在中美关系和世界面临诸多困难的情况下,中美两国元首会晤的重要性和积极性不言自明。邵育群认为,全世界对这次会晤高度关注,甚至超过了对G20峰会的关注。
这次会晤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什么方向?邵育群认为有两点值得关注。第一,如两位领导人在此次会晤中提到,要正确看待对方的战略意图和内外政策;第二,要建立对话而非对抗、双赢而非零和的交往基调,这关乎未来的中美关系能不能止住下跌势头,双方能不能在可以合作的领域进行高效合作,让其他国家和地区能感受到大国合作带来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