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优化药物审批制度
来源:大公报 作者:龙眠天
28岁青年杨嘉骠患末期癌症,弥留之际,他签下一张80万元的支票,捐赠给儿童癌病基金,“患癌的小朋友比我更辛苦,而且比我更勇敢……所以决定支持佢哋。”这一份大爱,令人动容。
儿童癌病基金方面感谢杨嘉骠的决定,会按照他的意愿,将捐款用作患癌儿童的药物资助,亦希望杨的善举唤取社会对患癌儿童的关注。事实上,包括标靶药在内的抗癌药物非常昂贵,每名儿童每年至少需要十多万元买药,这一笔捐款只可以应付5至6名儿童一年的药物开支,对受助家庭而言,只能是杯水车薪。
目前,仍有许多抗癌药物不在医管局的药物名册之下,需要病人或家人自费。据儿童癌病基金表示,在药物名册上的药物,都是提供给成年人,儿童未在受惠之列。究其原因,药厂在申请审批的时候,没有列明适合儿童使用。然而,这不代表儿童不可以使用,但在现在制度下,无能为力。香港平均每年有约180名儿童患癌,在其18岁之前,都需要家庭支付昂贵的抗癌药物,这是难以承受之重。不少病人或家人只能寻求非政府组织的帮助。
病人组织及关注团体一直在呼吁政府优化药物审批制度,让患癌的儿童也可以免费获得有关药物,减轻其父母的经济负担。这样的呼声,有关部门应该倾听,并作出研究。
杨嘉骠大学毕业后工作不过数年,能捐出80万元,这也许是他的全部资产,更显难能可贵。他说“将带不走的,留给勇敢抗癌的小朋友”。这件事对其他的人也有启迪意义。有道是,健康胜万金,生命最可贵。香港是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也是一个有爱心的社会,有能力也有意愿帮助别人尤其患癌儿童的善长仁翁不会少,特区政府在鼓励捐赠的同时,亦要创造人人乐于捐赠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