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出谋划策
视角指向海洋
文学艺术与地域关系密切。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地方语言,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学艺术。粤港澳大湾区在近代以来开埠较早,有着岭南文化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大湾区不仅积聚了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培养了生机勃勃的文化土壤,多元文化在这里相遇,呈现出丰富的文艺面貌,迸发出创新活力。
本届论坛发布了优秀文艺创新案例,包括舞剧《咏春》创演、南风艺术部落、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活动、观澜版画基地传承与创新、全球微粤曲大赛等8个项目入选。
舞剧《咏春》自去年12月首演以来,已经巡演近百场。9月底,该剧首次走出国门,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连演4场,叫好又叫座。“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咏春》着眼于传承创新与现代艺术表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时代风采相结合,活化‘咏春拳’和‘香云纱’两项非遗项目,通过舞台的精美叙事和细节体现,多角度呈现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凸显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同宗同源、民俗相近的海外华人中引发共鸣。”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梁宇说。
从默默无闻的古村落,到蜚声中外的国际版画原创产业基地,观澜版画基地10余年立足客家古村落,探索出一条古村落保护与文化发展相融合的创新之路。深圳市龙华区中国·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副主任赵家春说:“我们为客家古民居注入了崭新的内容和国际化元素,让它在当代更好地发展,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全球微粤曲大赛则是在融媒体技术赋能下,将优秀传统文化播撒到世界各地的华人中。大赛推出了融合传统粤曲与流行音乐,题材新颖、构思巧妙的“微粤曲”,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