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孟道:通膨飙民怨深 欧洲制裁俄能持续?

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长吴孟道。(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4月29日电(记者 倪鸿祥)针对俄乌战事的影响,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长吴孟道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7.5%创下新高,若战事持续下去,今年CPI很可能会破10%甚至到两位数。其实欧洲无意与俄罗斯为敌,但因为美国引导、要求配合经济制裁,让欧洲承受高通膨压力。

  吴孟道,中兴大学法商学院经济学硕士、台北大学经济学博士,专长总体计量、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两岸经贸与金融,曾在证券公司研究专员、“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财经组副研究员、台湾经济研究院两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为台经院研究六所所长,并在台北商业大学、铭传大学任教。

  吴孟道表示,以目前制裁俄罗斯的程度来看,欧洲与美国不见得真的同步,毕竟欧洲有自己的考量,不管是过去面对中国的崛起或面对俄罗斯都是一样;其实本来对欧洲各国来说,就算不能与俄罗斯当朋友,但也不需要把俄国当敌人,双方还是可以有一些商业交易与往来,但因为美国政治中心领导人物引导、要求配合经济制裁,才让欧洲现在要承受高通膨的压力。

  俄国近日祭出反制裁,切断给波兰与保加利亚天然气供应,引发欧洲能源危机之虑。

  吴孟道表示,被制裁的俄罗斯现在将能源及基本金属等矿产,做为反制裁的武器,除非德国等欧洲国家完全切断俄国能源供给,否则很难再有更强烈的制裁手段,可是如果真的这么做,就会像“七伤拳”一样损敌一千、自伤八百,这些制裁作为一定会造成各国内部经济冲击,通膨加剧。

  吴孟道指出,德国提出逐步减少采购俄罗斯能源,就是因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太可能立即找到符合经济效益的替代能源;因此这就回到问题的核心,也就是如果战争持续拖下去,而欧洲各国又决定落实制裁手段的话,势必会让现在能源、粮食乃至物价的问题雪上加霜。

  吴孟道说,照整个情势发展,俄乌冲突如果无法有效解决,全球通膨就回不去了,而各国政府对于人民的需求,有时与政府政策目标会不太一致;也就是说,民众每天想的是如何维持生计、顾好肚子,比较不会思考国家层级的问题,但站在政府领导人的高度,可能会考量如果今天不配合美英等盟国一起制裁俄国的话,会不会受到国际舆论的负面批评与压力?   吴孟道表示,欧洲各国政府不可能因为民众一时的反战情绪,或是一些小反弹而不配合美国及盟友的制裁作为,但2月24日俄乌冲突后,欧洲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7.5%创下新高,能源价格比去年飙涨44.7%,使2月创新高的5.9%通膨率再次刷新纪录,若战事持续下去,今年CPI很可能会破10%甚至到两位数。

  吴孟道指出,欧洲人在这么严重的通膨之下继续支持乌克兰、支持制裁俄罗斯的想法能够坚持多久?如果一下子要让自己的生活成本拉到这么高的时候,民众不满的声音可能愈来愈大,各国领导人当然也不会视而不见,所以欧洲各国会不会调整、或是放寛制裁作为?可以观察。

  对于欧洲各国对俄罗斯实施禁运制裁,而俄国也以乌克兰在黑海放置水雷而封锁黑海,让小麦、玉米等粮食运输成问题,加剧粮食价格飙涨。吴孟道指出,这不只是运输问题,根本的问题还是粮食能否生产。一年前疫情造成塞港、缺柜等问题,已经推助运输或出口商品价格上涨的力道,现在俄乌冲突持续不停,再让粮价飙高,粮食生产问题也更加凸显,因为乌克兰是真正的大粮仓,现在陷入战乱,大家逃命都来不及了,怎么还有心情栽种农作物?而且农作不是马上种、马上有收获,产量易受各种自然、人为、环境因素影响,粮价当然持续上涨。

  吴孟道说,粮食价格会涨这么凶,有很大一部分是预期心理造成的。例如老板盘算未来进货成本会增加,当然会想现在就要多备一点料,先多买、多存一点减缓成本增加的压力;又像是民众抢卫生纸是一样的道理,因为预期卫生纸要大涨,所以在涨价前先买卫生纸存起来。

  吴孟道表示,因此,本来因为供给面的问题,短缺造成物价上涨,紧接着又因为预期上涨要先囤货、备料的需求,把价格拉的更高,所以只要战事持续下去,今年CPI很可能会破10%甚至到两位数。

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长吴孟道。(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4月29日电(记者 倪鸿祥)针对俄乌战事的影响,台湾经济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长吴孟道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受俄乌冲突影响,欧洲3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7.5%创下新高,若战事持续下去,今年CPI很可能会破10%甚至到两位数。其实欧洲无意与俄罗斯为敌,但因为美国引导、要求配合经济制裁,让欧洲承受高通膨压力。

  吴孟道,中兴大学法商学院经济学硕士、台北大学经济学博士,专长总体计量、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两岸经贸与金融,曾在证券公司研究专员、“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财经组副研究员、台湾经济研究院两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现为台经院研究六所所长,并在台北商业大学、铭传大学任教。

  吴孟道表示,以目前制裁俄罗斯的程度来看,欧洲与美国不见得真的同步,毕竟欧洲有自己的考量,不管是过去面对中国的崛起或面对俄罗斯都是一样;其实本来对欧洲各国来说,就算不能与俄罗斯当朋友,但也不需要把俄国当敌人,双方还是可以有一些商业交易与往来,但因为美国政治中心领导人物引导、要求配合经济制裁,才让欧洲现在要承受高通膨的压力。

  俄国近日祭出反制裁,切断给波兰与保加利亚天然气供应,引发欧洲能源危机之虑。

  吴孟道表示,被制裁的俄罗斯现在将能源及基本金属等矿产,做为反制裁的武器,除非德国等欧洲国家完全切断俄国能源供给,否则很难再有更强烈的制裁手段,可是如果真的这么做,就会像“七伤拳”一样损敌一千、自伤八百,这些制裁作为一定会造成各国内部经济冲击,通膨加剧。

  吴孟道指出,德国提出逐步减少采购俄罗斯能源,就是因为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太可能立即找到符合经济效益的替代能源;因此这就回到问题的核心,也就是如果战争持续拖下去,而欧洲各国又决定落实制裁手段的话,势必会让现在能源、粮食乃至物价的问题雪上加霜。

  吴孟道说,照整个情势发展,俄乌冲突如果无法有效解决,全球通膨就回不去了,而各国政府对于人民的需求,有时与政府政策目标会不太一致;也就是说,民众每天想的是如何维持生计、顾好肚子,比较不会思考国家层级的问题,但站在政府领导人的高度,可能会考量如果今天不配合美英等盟国一起制裁俄国的话,会不会受到国际舆论的负面批评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