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报告具策略性 推动产业发展

施政报告提出具前瞻性与策略性的政策,有望增强香港经济中长期的发展动能。(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10月27日电/新一份施政报告积极作为,政策举措具前瞻性与策略性,有助香港加快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同时在现代物流、海运及港口发展、氢能发展、银发经济、文艺创意等产业都有不少着墨,展现当局锐意拓展多元的新兴与战略产业的决心与信心,从而有望增强香港经济中长期发展动能。

  大公报报导,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稳,增长乏力,美欧持续受困“三高”,即高利率、高通胀与高债务,以致环球股市、债市、汇市与楼市震荡不休。特首李家超发表新一份施政报告就如何巩固与提升香港竞争优势、巩固经济复苏基础与增强发展动能,显然是重中之重。

  加力微电子 拓第三代半导体

  市场期待多时的下调股票印花税、楼市减辣,施政报告均有作出回应。不过,股市、楼市走势关键因素,仍在于经济表现,施政报告提出多项政策举措,具有前瞻性、策略性,有望为香港经济注入更多发展动力。

  首先,加力发展新型工业,拓展第三代半导体。施政报告提出派发2万元等鼓励生育措施,以及在东九龙、启德、洪水桥兴建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有助香港经济增强内生动力。同时,施政报告又提出设立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加力发展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利用创科升级转型,并设立百亿元推动下游的新型工业发展。此外,数码港明年分阶段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又在明年设立香港微电子研发院,加上元朗微电子中心亦将启用,有利香港在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

  发展绿色产业 打造新增长点

  事实上,早前内地微电子企业杰平方半导体企业落户香港科学园,建设首个碳化硅芯片厂,将是香港发展第三代半导体产业一大突破。同时,施政报告提出在北部都会区发展北部大学教育城,可善用香港基础发展优势,加上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园区配套设施,可更好发挥科产学研作用,促进港深创科合作深化,体现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大局、加快香港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以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其次,发展绿色产业,打造新增长点。施政报告继续在拚经济、谋发展上加大力度。在抢企业、抢人才方面,施政报告提出发展总部经济,便利内企在港设立总部,预期投资推广署每年引进来港的企业300间,未来可继续超出预目标,同时,当局推出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门槛设在3000万港元,比美欧门槛为高,凸显香港具优势,可吸引超高资产净值人士来港定居,推动财富资产管理行业更上层楼。

  开拓银发经济 释放消费潜力

  值得留意的是,施政报告提出巩固与提升金融等传统优势产业之外,更多篇幅着墨于拓展多元新兴产业,发掘新增长点。包括陆续发表现代物流发展行动纲领、海运及港口发展策略行动纲领、建设加注设施和供应链行动纲领、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中医药发展蓝图、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等;其中在航运航空业方面,打造航运绿色能源加注中心,计划增建液化天然气加注设施,并准备在明年制订香港氢能发展策略,显见当局锐意拓展绿色产业,抓紧绿色低碳的发展机遇。香港中华煤气正积极拓展氢气能源应用,早前与城巴合作在港岛车厂安装加氢设施,配合氢能巴士推出。

  另外,施政报告提出设立数字政策办公室、电子商贸发展专责小组及银发经济顾问小组,目标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扩大电商市场与释放银发族消费力。事实上,银发经济潜力大,预期2040年以后,香港人口有三分之一为长者,与银发族相关的食品、衣服、住宅、医疗保健、保险市场巨大,有助拉动经济增长。

  总之,新一份施政报告亮点多,从长远策略方向,推动发展多元新兴与战略产业,这对于香港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