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多家港媒称抓大湾区机遇刻不容缓
中评社香港4月28日电(记者 段晓鲁)4月26日特区政府发行的零售绿色债卷接受申请,开售日市场反应热烈。多家港媒发表社评表示,在全球经济和疫情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刻不容缓,要用好一国两制度的独特优势,为本港提升竞争力。
星岛日报社论指出,香港最大优势是背靠内地,有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作后盾,并面向世界。内地坚持加大力度对外开放,又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双循环,为香港提供多重机遇,香港只要用好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发挥其专长,为内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走出去,亦担当跳板助外企走进内地,便有望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来港设立总部,提升本港竞争力。
星岛日报社论亦提到,大湾区去年经济总量高达十二万六千亿元人民币,居民收入增加和财富累积,为本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提供机遇,一旦疫情受控,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有望带动跨境理财通服务推进,既可壮大本港财富管理业务,亦有助本港金融业朝高增值方向发展。
文汇报社评表示,环球政经局势不明朗,零售绿债回报稳定,不失为本港小投资者的资金避风港。本港更应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庞大绿色金融机遇,促进本港投资市场多元化,为内地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发挥香港所长,亦提升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大公报社评称,当前正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一定层面上催化了局势的剧烈变动,特别是近期的俄乌冲突,带来了更为明确的新趋势,那就是加快全球非美贸易与金融支付发展。在“一国两制”的独特安排下,香港是大湾区城市群之中开放水准最高、生产要素最自由进出和具有最全面环球商业网络的城市,可积极成为国内大循环的“参与者”和国际回圈的“促成者”,大大贡献及受惠于大湾区的发展。目前香港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处理全球约75%离岸人民币结算业务,作为国际金融都市,未来必须加强亚洲地区及大湾区经贸合作,配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研议如何革新货币制度,以应对时代变迁。
大公报社评表示,在全面落实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后,香港必定迎来更全面和兴旺的发展。纵使疫情打乱了短期发展的步伐,但是这场“倒春寒”后,香港也必将迎来触底反弹。只要我们对大局有准确研判,抓准大势,积极应对,并把握好国家的发展和支持,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恢复东方之珠的光芒。
中评社香港4月28日电(记者 段晓鲁)4月26日特区政府发行的零售绿色债卷接受申请,开售日市场反应热烈。多家港媒发表社评表示,在全球经济和疫情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刻不容缓,要用好一国两制度的独特优势,为本港提升竞争力。
星岛日报社论指出,香港最大优势是背靠内地,有十四亿人口的庞大市场作后盾,并面向世界。内地坚持加大力度对外开放,又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双循环,为香港提供多重机遇,香港只要用好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发挥其专长,为内地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走出去,亦担当跳板助外企走进内地,便有望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来港设立总部,提升本港竞争力。
星岛日报社论亦提到,大湾区去年经济总量高达十二万六千亿元人民币,居民收入增加和财富累积,为本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提供机遇,一旦疫情受控,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有望带动跨境理财通服务推进,既可壮大本港财富管理业务,亦有助本港金融业朝高增值方向发展。
文汇报社评表示,环球政经局势不明朗,零售绿债回报稳定,不失为本港小投资者的资金避风港。本港更应充分利用“一国两制”优势,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庞大绿色金融机遇,促进本港投资市场多元化,为内地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发挥香港所长,亦提升本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