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加强香港东盟合作 共建“一带一路”

  中评社北京10月16日电/网评:加强香港东盟合作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来源:文汇网 作者:黄永光

  中国与东盟是双方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员的总人口超过6.6亿 ,劳动人口充沛而年轻,平均年龄为30.3岁,过去10年GDP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1%。这个多元的复合经济体,秉持着亚洲传统文化与价值,在地缘政治渐趋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和平主义、多边主义、中立而务实的外交作风,成员之间虽有看法不同或分歧,却能和而不同,正是当今时代极为需要的精神。香港应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以民间智慧辅助及增强官方合作,为双方人民带来幸福。

  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开启正式对话。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东南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10年来,“一带一路”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顺应时代大势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发挥香港优势 为东盟成员增值

  香港作为中国最开放而国际化的大都市,必须把握“一国两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东盟诸国建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的更深入合作关系。香港—东盟协会(Hong Kong-ASEAN Foundation)正是顺应时代潮流而生的非牟利组织。日前,协会联手团结香港基金赞助媒体,举办了第二场年度香港东盟高峰会,一众东南亚国家政商界翘楚、学术精英、文化人士等相聚香港,开展“头脑风暴”,共商中国与东盟的未来。泰国副总理兼外长帕恩普里发表演讲,提出其任内将推动以经济贸易为主导的外交模式,透过共赢共融,进一步深化中泰关系。著名印尼实业家、Arsari集团董事长Hashim Djojohadikusumo也在论坛上分享其兄长、国防部长普拉博沃对印尼未来愿景的规划。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峰会时指出,香港除了要担当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超级联系人,更要在为东南亚诸国增值层面上有所作为与担当。

  香港应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以民间智慧辅助及增强官方合作,为双方人民带来幸福。我们倡议:

  一、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区域金融引擎的角色,要连结中国与东南亚资金,降低东盟企业及初创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的门槛,并拓展及强化在地的伊斯兰金融人才,将东南亚地区对金融的特有需求与我们数十年来的专业积累结合起来,为东盟诸国政府在基建、草根金融、影响力投资、公私营发债等层面注入新动力。香港在金融创新及科技等方面的相对优势,可为亚洲不同地区的伙伴带来“增值”,让香港成为一个资金层面上的“增值宝地”。同时,也要透过区块链技术,与东南亚众央行和主权投资基金的合作项目,引入更多以人民币为基础的证券产品,从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呼应这个“货币多极化”的国际主旋律。

  开拓高端服务 强化贸易枢纽角色

  二、要确保香港在区内竞争者及新科技冲击之下,不但可维持区域贸易枢纽、商务大本营的定位,更要为中国与东盟有意进入对方营商的企业开拓“一站式”高端服务,实践无缝对接。还应把握机会,争取及早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通过这个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将大湾区与东盟之间的“沙漏共同体”根基打好,为我们身处的坐拥8,600万人口、经济总量超过1.9万亿美元的大湾区带来新气象与机遇。

  同时,也要从东盟及中国内地广招熟悉东南亚实况的人才,让香港不再单纯是西方企业进入中国内地的跳板,更要担任东盟企业的资讯、谘询、法律、保险等专业服务性的辅助地,从而弘扬香港作为人才汇聚地的软实力,助长香港产业多样化及新型工业化。

  三、质量并行地提升香港在科技创新应能担当的前驱性作用,为内地与东盟科技交流及创新合作提供丰沃土壤。香港应当争取成为东盟区内初创上市企业的首要基地,为亚太区内创业及创新者提供系统性的人际与资金网络、技术性知识充实,以及“走出去”到东北亚、欧洲、中东等地招商引资的基石。在生物、医疗科技、纳米科技、区块链运输物流、电子新平台经济等领域,亚太区内有许多行业翘楚;东盟中小企如雨后春笋般萌芽。政府与商界长远要建立能吸引更多人才的生态圈与创科氛围,发掘及支持他们在港蓬勃发展。

  四、促进香港在推动亚太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污染等的严峻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应有贡献。香港的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的指引与监管法律发展成熟而迅速,可以在区内担当关键的领头人,推动地方政府与企业多就可持续发展进行改革与调整。同时,必须提升绿色债券的数量与质量,确保中国内地与东盟能全速落实“再生能源转型”,早日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

  促进文化交流 相互借鉴擦出火花

  五、将香港设定为一个全球南方与北方、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交汇处。文化保育、合作、相互借鉴,乃提升香港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与综合实力的不二之选。香港可以引进更多东南亚优秀艺术工作者、资深教育家,透过街头艺术与新兴文化产业,将他们前卫而破格的思想带入香港大众视角。我们协会刚举办首届东盟电影节,通过逾20场公开放映,以电影为载体鼓励香港年轻人多接触及理解东盟历史悠长而多姿多彩的文化,颇受社会欢迎。

  六、以香港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为平台、学术讨论与合作为载体,落实非政府层面上的“民间外交”。政府、商界、民间应当设立更广泛覆盖面与目标清晰的奖学金,吸引东南亚人才来港学习、工作,甚至落地生根。很多时候,“面对面”的真挚对话正是化矛盾为玉帛的最佳办法。要透过举办不同行业、不分大小的各种峰会、交流会、对话会,增进信任与友谊。

  未来,东盟协会将致力于推动以上六大领域的香港-东盟合作,不遗余力,期待尽香港作为国家一部分的应有责任。   中评社北京10月16日电/网评:加强香港东盟合作 助力共建“一带一路”

  来源:文汇网 作者:黄永光

  中国与东盟是双方的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员的总人口超过6.6亿 ,劳动人口充沛而年轻,平均年龄为30.3岁,过去10年GDP平均年增长率高达4.1%。这个多元的复合经济体,秉持着亚洲传统文化与价值,在地缘政治渐趋复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持和平主义、多边主义、中立而务实的外交作风,成员之间虽有看法不同或分歧,却能和而不同,正是当今时代极为需要的精神。香港应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以民间智慧辅助及增强官方合作,为双方人民带来幸福。

  中国与东盟自1991年开启正式对话。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东南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10年来,“一带一路”这个根植于历史厚土、顺应时代大势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发挥香港优势 为东盟成员增值

  香港作为中国最开放而国际化的大都市,必须把握“一国两制”赋予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与东盟诸国建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的更深入合作关系。香港—东盟协会(Hong Kong-ASEAN Foundation)正是顺应时代潮流而生的非牟利组织。日前,协会联手团结香港基金赞助媒体,举办了第二场年度香港东盟高峰会,一众东南亚国家政商界翘楚、学术精英、文化人士等相聚香港,开展“头脑风暴”,共商中国与东盟的未来。泰国副总理兼外长帕恩普里发表演讲,提出其任内将推动以经济贸易为主导的外交模式,透过共赢共融,进一步深化中泰关系。著名印尼实业家、Arsari集团董事长Hashim Djojohadikusumo也在论坛上分享其兄长、国防部长普拉博沃对印尼未来愿景的规划。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峰会时指出,香港除了要担当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超级联系人,更要在为东南亚诸国增值层面上有所作为与担当。

  香港应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关系,以民间智慧辅助及增强官方合作,为双方人民带来幸福。我们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