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党3问题回绝初选 吁蓝白再提可替代方案
《中时新闻网》报导,针对民主初选的“代表性不足”,民众党质疑“多少投票数能反映期望政党轮替的民意?”,若以2024“总统”投票人口1900万、60%期待政党轮替计算,应产生1100万张选票,若不采“总统”大选高投票率计算,依蓝营党主席投票约有五成党员投票为最低门槛,至少应有550万人投入“民主初选”,方能代表民意。
民众党指出,若以上述方式,代表1天内要在蓝营倡议的73个投票所,各开出8万张票,否则恐难呈现真实民意,因此此实体投票的代表性备受质疑。
另外,民主初选的“名册建置问题”,民众党认为,实体投票要公平、要件为避免重复或冒名投票,但在野政党举办的投票如何架接“中华民国户役政系统”,若只采纳“签署认同卡”的选民,一来人数过少、代表性不足,二来短时间内难以建置足被认证、具备资安保护功能的选举人资讯库,恐会陷入可信度不足的疑虑。
针对民主初选的“准备时间仓促”,民众党说,蓝营提出最慢应于11月10日完成,但回顾1995年民进党“总统”初选曾采此方法,但事前筹备长达半年以上,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新党1998年也曾进行开放式初选,后来沦为不当动员;蓝营2019年筹备“总统”大选时,赵少康曾向时任党主席吴敦义提出美式初选的构想,但吴最后却未采用。
民众党质疑,国民党内初选不予使用之办法,如今却在跨党派的协调中贸然抛出,“立论进退无所据、能无惑乎?”相较之下,柯办提出的民调更趋近于全体选民结构与真实民意,不用比赛基层动员能力,也无须处理投票资格认定或后续勾稽等衍生问题。
民众党指出,“民主初选”虽为民众投票,展现直接民意,实为封闭式选举,第一、亲签政治理念认同卡、再投票,已经是“过滤投票母体、采样失衡”;第二、22县市或73区域“立委”选区设立初选投票所,投票所的设置区域可能影响投票意愿与结果;第三、选举人名册要短时间内建立,能否充分保障投票人个资是一大问题;第四、政治理念认同卡是以“在野整合下架民进党”为名,与柯希望2024政党轮替换政府,有概念上的差异。
民众党强调,柯办尊重蓝营提案,但谅难采纳,建请蓝营、柯办重予思考“全民调”方式,产生足堪代表在野力量整合之“总统”候选人,或提出其他具体可执行、可信之替代方案,方能团结齐力、顺应真实民意,促成2024政党轮替,还权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