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日消费热潮看中国经济澎湃动能
中评社北京10月16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2.04亿人次、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近段时间,有关中国中秋国庆假期出行、旅游、消费等方面的统计数据成为外媒报导的热点。在中国经济回暖迹象愈发明显的背景下,外媒普遍认为,这轮假日消费热潮为中国经济的韧性、潜力和活力提供新的佐证。
“最旺黄金周”彰显增长动力
9月下旬,有外媒曾预测,为期8天的中秋国庆假期是中国继春节之后第二个最重要的假期,有利于提振经济。如果此次假期能够带来消费增长,那么今年第四季度的正向溢出效应将有助于中国经济达到或超过预期增长目标。
如今,中秋国庆假期落下帷幕,各项新鲜出炉的数据勾勒出这个假期的火热景象。多家外媒认为,在这个“近5年最火黄金周”,中国民众旅游、出行和消费的旺盛需求,不仅折射出中国市场的活力和潜力,也彰显出中国经济强大的内需动力。
路透社报导称,中秋国庆假期,酒店、餐饮等领域的消费受到密切关注。根据中国官方数据,此次假期的平均单次旅游消费达到912.1元。相比之下,2019年国庆假期为7天,平均出行花费为830.8元。该社援引中国媒体报导称,此次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8.26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1.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4.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9.5%,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增长1.5%。
拉美社注意到,中国国内消费潜力得到充分释放。该社引述海口海关公布的数据称,此次假期前6天,海南省离岛免税销售额约10.1亿元,同比增长94.2%。免税购物人数13万人次,比2022年同期增长120%。
福布斯网站也援引美团发布的中秋国庆假期消费数据指出,这是中国近些年来最旺的黄金周,全国零售日均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153%,其中堂食消费较2019年增长254%。
彭博社认为,此次假期出现的一个迹象说明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人们更愿意在中国的大城市消费。该社引述花旗银行集团经济学家的研究报告称,中国游客开始“追求高品质的度假体验和更好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传统的人山人海式观光旅游”。此外,选择自驾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交通运输部的数据显示,此次假期,全国高速公路保持高位运行,高速公路累计总流量达4.87亿辆次。
“中秋国庆假期超过20亿人次的大流动显示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韩国《亚细亚经济》报导称,有分析认为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迹象,显示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