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航天英雄非梦 香港振奋
中评社香港11月8日电/国家展开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首次在香港选拔载荷专家,日前首阶段报名结束,在香港共收到来自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及电子工程等专业领域总计120份申请。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分析香港社交媒体观点数据得出结论:国家首次面向香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选拔载荷专家,令香港市民前所未有接近“航天梦”,在香港社会激发浓厚兴趣和振奋情绪,而国家航天科技事业发展已成为增强香港青年的民族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的重要驱动因素,也成为香港融入新时代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见证。
如图1所示,国家首次在香港选拔航天载荷专家,未来有机会参与各项空间实验与相关研究,消息一出即令香港舆论聚焦。尽管在港选拔名额祗有2名、再加上条件相当严格,但首阶段报名情况踊跃,收到了120名来自各专业领域及各类职业背景的申请者报名,其中四成来自本地大学,还有40人来自各类公私营科研机构,年龄在30至45岁之间,足见此次选拔在香港中青年学生、学者和科技界引发了极大的积极反响。无论是在报名启动时,还是在报名截止时,都在香港社交媒体引发关注和热议。
此次在港载荷专家选拔意味着香港市民也有机会一圆航天梦,下一个“航天英雄”有机会就出现在自己身边,因而此次选拔也燃起了广大香港市民的热情。如图2所示,对于此次选拔,香港社交媒体最为关注的话题是选拔标准,甚至连国家载荷专家的薪资、津贴都成为香港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与此同时,此次选拔也向香港市民科普了“载荷专家”这一相对陌生的概念,提升了香港市民对国家载人航天任务、航天知识的兴趣和认识。不少香港市民表示,国家在港招募载荷专家,主动引导香港融入国家科技发展最前沿,着实振奋人心。这不仅是国家对于香港科研水平的肯定与信任,也预示着未来香港在航天领域将大有可为。还有专业人士指出,由于本地缺乏对口行业、职业,过去香港学生即使从事理工科也会绕开航天专业,而此次选拔相当于为香港青年打开了一条全新道路,将吸引更多学子未来投身相关专业研究深造。
国家在港选拔载荷专家,将香港人才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事实上这一进程早就悄然启动,越来越多香港人才都被纳入到国家重要机构和重要岗位的选拔机制之中。如图3所示,近两年来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层面,都大胆以改革创新手段破除原有体制障碍,为香港人才参与国家建设发展打开“机会之窗”。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港澳居民依法担任内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职务并研究推进报告内地公务员工作;随后广深两地陆续开始定向招聘港澳地区公务员。同时,在CEPA等合作协议下,越来越多港籍律师、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可以在内地执业。不少网民评价内地敞开大门欢迎有志港青北上就业以及报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为香港青年开辟了一条又一条将自我实现融入国家发展进步的新路径,而增选港籍两院院士、香港科技参与探月工程、以及此次招募港籍载荷专家,更令香港青年看到自己有机会攀爬到国家科技发展最高峰,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国家对香港青年的信任与勉励。
此次在港选拔载荷专家之所以引发广泛热议,也与长期以来香港社会高度支持和关心国家航天事业的传统密不可分。如图4所示,近五年来香港社交媒体均密切跟进着国家航天事业的每一步发展成就,历次载人航天、探月等任务都成为全港市民热议的话题。当中国人第一次进入自主研发并成功发射运行的空间站时,当航天员与香港学生“天地对话”时,千万香港同胞都与有荣焉。不少香港市民激动地表示,回归近二十年来,香港市民亲眼见证了中国航天的每一次突破和飞跃,从神舟升空、太空行走,到深空探测、空间站建成,再到如今港人也有机会圆梦太空,深感国家科技进步之迅猛,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由此可见,大力支持关心国家航天事业已经成为彰显香港市民当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鲜明标签。如图5所示,从高精尖的航空航天科技成就,到奥运为国争光添彩的竞技体育健儿,再到令全世界叹为观止的“基建狂魔”,这些新型举国体制下的重大成就和飞跃,已经成为新时代增强香港同胞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的重要驱动因素。这一方面反映出,多年来中央政府组织奥运冠军、航天英雄访港并与香港市民零距离接触等活动,已经成为符合香港特色、成效积极显着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近年来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制度安排日渐完善,越来越多香港市民特别是年轻人,通过就学、就业、就职等亲身参与,更加积极主动认识国情、瞭解国家发展。
(记者: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宋漾心)
中评社香港11月8日电/国家展开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首次在香港选拔载荷专家,日前首阶段报名结束,在香港共收到来自生物、医学工程、机械及电子工程等专业领域总计120份申请。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分析香港社交媒体观点数据得出结论:国家首次面向香港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选拔载荷专家,令香港市民前所未有接近“航天梦”,在香港社会激发浓厚兴趣和振奋情绪,而国家航天科技事业发展已成为增强香港青年的民族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的重要驱动因素,也成为香港融入新时代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见证。
如图1所示,国家首次在香港选拔航天载荷专家,未来有机会参与各项空间实验与相关研究,消息一出即令香港舆论聚焦。尽管在港选拔名额祗有2名、再加上条件相当严格,但首阶段报名情况踊跃,收到了120名来自各专业领域及各类职业背景的申请者报名,其中四成来自本地大学,还有40人来自各类公私营科研机构,年龄在30至45岁之间,足见此次选拔在香港中青年学生、学者和科技界引发了极大的积极反响。无论是在报名启动时,还是在报名截止时,都在香港社交媒体引发关注和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