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部门频下“瘦身令” 商家花式避监管
新国标实施近一个月,市场上的月饼包装有哪些新变化?月饼是否“瘦身”成功?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瘦身”进行时 月饼回归本真
几枚月饼动辄上千元、层层包装似“套娃”、月饼礼盒搭售高档红酒甚至珠宝……近几年,原本寓意团圆、表达祝福的传统食品月饼,在部分商家的过度包装之下变了味儿。
去年6月,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明确“制止‘天价’月饼等现象,坚持月饼大众食品属性”,并对单价超过500元的盒装月饼实行重点监管。
今年9月正式落地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GB 23350—2021)国家标准,也给月饼下了一道强制“瘦身令”,根据该国家标准的第1号修改单,销售价格在100元以上的月饼,包装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例不得超过15%。同时包装材料不得使用贵金属、红木等贵重材料。
此外,根据国家标准,月饼的包装层数最多不超过三层;需减少包装盒中不必要的空隙,避免“盒大饼小”;月饼不应与其他产品混装,例如红酒、茶叶、刀叉等。
中秋节临近,北京、上海等全国多地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月饼过度包装和“天价月饼”进行了专项治理行动,多地反馈月饼价格正在回归合理区间,月饼包装也更加精简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