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信号持续释放 机构乐观看待后市
中评社北京9月18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导,日前,包括降准落地等在内的多重政策不断释放“稳增长”信号,宏观经济回升态势与市场信心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市场也出现了包括北向资金流出规模减缓、ETF存量份额明显增长等积极变化。
多家外资以及内资机构认为,政策支持下经济发展预期将不断改善,未来有望带动A股市场风险偏好修复。
政策信号进一步传递
伴随着降准预期落地,经济回升态势与市场信心得到进一步巩固。9月15日,尽管三大指数仍小幅收跌,但北向资金的流出规模有所减缓,当日净卖出约26.60亿元,相比13日、14日均净卖出超60亿元规模明显缩减。此外,15日尾盘,北向资金还一度大幅流入超100亿元。
此前的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第二次降准,预计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专家表示,此次降准有助于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降准进一步向市场传递强烈的政策信号,丰富的政策工具将进一步助力经济回升向好,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年内两次下降、推出全面优化住房信贷政策等举措后,央行再次实施降准,将继续接力体现政策支持效应,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内生动力。
中信建投也表示,近期政策端推动经济复苏的决心和信心明确,本次降准再次向市场传递强信号,有望改善市场对经济复苏的观望情绪,推动经济拐点出现。
对于政策影响以及后续调控,中信证券研报认为,超预期降准释放约5500亿元的中长期流动性,弥补三季度末扩大的流动性缺口的同时,为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提供更多空间,而逆回购净回笼+降准的“缩短放长”操作模式背后是避免资金脱实向虚的意图。本次降准落地表明央行宽货币取向与稳汇率目标并不矛盾,不排除四季度降息落地的可能性,长债利率下行趋势或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