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纪念堂转型 李永得:5月征图凝聚共识

中正纪念堂。(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4月14日电/中正纪念堂转型成为关注焦点,“文化部长”李永得14日表示,5月底将有征图活动,透过各界创意整理之后做全面展览,下一步将讨论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条例的修正。

  李永得14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进行空总台湾当地文化实验场建置进度专题报告。“立委”王婉谕、林宜瑾、吴思瑶等人都在质询时提及中正纪念堂转型议题。

  综合台媒报道,李永得回应,中正纪念堂是为蒋介石量身订做,从建立背景和建筑形式中,可以看出这园区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具有威权意象,有如帝王陵寝式的建筑。

  李永得指出,“文化部”规划在5月底举办设计征图的竞赛活动,所有人都可具体提出转型设计,这里面没有设定很多前提,只有一个前提就是去威权化。至于铜像要拆或不拆、堂体及周围空间,甚至蕴含蒋介石岁数的阶梯等,要怎么规划,都开放大家提出创意和建议,之后再举办设计图展览,及邀集专家讨论,找出最具共识的转型模式。

  中正纪念堂日前开展的新常设展“台湾言论自由之路”,将展览和蒋介石文物共存于同一展厅。李永得表示,现在进入中正纪念堂展览室的感觉跟以前已经完全不同,“这是人民的历史第一次进入这样的空间”。台湾民主之路一边是介绍蒋介石,不讳言蒋介石对台湾的确有所贡献。另一边则是全民勇敢追求自由的过程,这两者结合才会是“台湾言论自由之路”的全貌,也是多元史观的展现。

李永得备询。(中评社 资料照)

  李永得说,“文化部”规划将中正纪念堂的“永怀领袖展视室”改为“常设展厅”,里面不再放置小铜像,且会放上当年野百合学运的照片,让观展者看到的是人民的脸孔,而不是政治脸孔,增添去威权的氛围。

  李永得强调,中正纪念堂的转型不是从现在才开始,其实早在1990年代野百合学运发生时,就已开始转型,直到现在。大家的意见慢慢聚焦,包括中国国民党“立委”蒋万安也都赞同中正纪念堂改名,很多以前坚持中正纪念堂完全不能变动的人,现在都开始提出可以如何调整,这都是很好的现象。

  李永得指出,将来在凝聚各界看法后,也会提出“中正纪念堂组织条例”修正草案,送交“立法院”讨论。

中正纪念堂。(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台北4月14日电/中正纪念堂转型成为关注焦点,“文化部长”李永得14日表示,5月底将有征图活动,透过各界创意整理之后做全面展览,下一步将讨论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条例的修正。

  李永得14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员会进行空总台湾当地文化实验场建置进度专题报告。“立委”王婉谕、林宜瑾、吴思瑶等人都在质询时提及中正纪念堂转型议题。

  综合台媒报道,李永得回应,中正纪念堂是为蒋介石量身订做,从建立背景和建筑形式中,可以看出这园区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具有威权意象,有如帝王陵寝式的建筑。

  李永得指出,“文化部”规划在5月底举办设计征图的竞赛活动,所有人都可具体提出转型设计,这里面没有设定很多前提,只有一个前提就是去威权化。至于铜像要拆或不拆、堂体及周围空间,甚至蕴含蒋介石岁数的阶梯等,要怎么规划,都开放大家提出创意和建议,之后再举办设计图展览,及邀集专家讨论,找出最具共识的转型模式。

  中正纪念堂日前开展的新常设展“台湾言论自由之路”,将展览和蒋介石文物共存于同一展厅。李永得表示,现在进入中正纪念堂展览室的感觉跟以前已经完全不同,“这是人民的历史第一次进入这样的空间”。台湾民主之路一边是介绍蒋介石,不讳言蒋介石对台湾的确有所贡献。另一边则是全民勇敢追求自由的过程,这两者结合才会是“台湾言论自由之路”的全貌,也是多元史观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