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敦煌授时台开建
中评社北京9月25日电/据科技日报报导,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敦煌授时台,在甘肃省敦煌市正式开工建设。
“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是战略导向型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授时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张首刚表示,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建设目的是提高我国授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授时精度,满足基础科学研究、重大工程应用对高精度时间频率的需求。
弥补现有长波授时信号覆盖不足
作为西北地区增补的增强型罗兰授时台之一,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敦煌授时台总投资1.8亿元,建设周期3年,建设内容包括半径为300米、塔体高度278米的天线系统,以及发播机房等,并将在敦煌市主城区建设一座授时监测站。
国家授时中心授时方法与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李实锋介绍,我国现有增强型罗兰授时系统,即长波授时系统共7个发射台,信号覆盖我国中东部地区和近海海域。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北远端地区还不能实现长波授时信号覆盖。
“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西部地区的用时安全需求凸显,增强型罗兰授时系统增补授时台的选址,主要是为了弥补现有长波授时信号覆盖不足的问题。”李实锋说。
授时台选址的地理位置首先要考虑满足信号覆盖需求,同时需要综合考虑具体选址地的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机场净空保护及电磁环境保护区域,以及建设与运行保障需要的基础配套等方面。“敦煌恰好满足这些条件。”李实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