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昆曲江苏周”走进法国巴黎

  中评社北京9月17日电/据新华社报导,“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一曲《牡丹亭》婉转悠扬。“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故事从中国江南水乡唱到法国塞纳河畔。

  14日晚,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携《牡丹亭》亮相巴黎蕾博拉戏剧院,900多个位置座无虚席。600多年时光轮转,杜丽娘与柳梦梅的凄美爱情故事,通过清丽婉转的声腔、盈盈袅袅的身姿和细致打磨的唱词,引发现场观众共鸣。

  80岁的克里斯蒂亚娜久久不愿离去。“这个故事太凄美、太感人了。法国也有类似的故事,我完全能够理解。这个梦很美,人们都需要梦想。”

  在同样闻曲而来的伦敦大学戏剧学教授玛丽亚·舍夫佐娃看来,尽管许多欧洲民众是初识昆曲,但表演中的动作、色彩与用词等可看、可听的元素,能够为不同国度观众架起交流的桥梁,让外国观众也能在昆曲艺术中找到共鸣。

  1986年,昆曲艺术家张继青曾在巴黎莫加多剧院表演《牡丹亭》。“我和所有热爱中国戏剧的观众都特别高兴,时隔多年终于再次在巴黎看到中国传统戏曲。”法国文化部文化戏剧名誉总监让-皮埃尔·余尔斯说。

  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表示,昆曲不仅联结起了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的情感,也联结起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友谊。

  当天,“文明遇·鉴:中国昆曲江苏周”在位于巴黎的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开幕。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将昆曲列为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助推这一古老艺术走向世界。如今,昆曲艺术再次来到巴黎,埃菲尔铁塔下、卢浮宫外、凯旋门前……在巴黎许多地标性建筑附近,精心装扮的中国昆曲演员轻扬水袖、“绽放”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