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定安:深化文明实践 涵养乡风民风
中评社北京9月15日电/据新华社报导,海南定安人杰地灵,是琼剧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光荣的革命传统。近年来,定安县因地制宜盘活各类资源,用文化创意引领乡村振兴,用非遗文化助推全域旅游,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推动经济和文明的协同发展。
古村古韵,滋养文明之光。文明实践,涵养乡风民风。在定安的乡村,随处可见乾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感受定安人民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
齐人心,文化赋能振民风
行走在龙门镇大山村中,可以闻到扑鼻而来的咖啡余香,成片的果园芳香四溢,清新雅致的乡村庭院和色彩斑斓的艺术墙画相映成趣,如入画中。
从去年6月打造人居环境开始,大山村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涌现很多感人的故事和榜样事迹。村民英庆明捐赠18万元建造环绕乡村的石刻长廊,这些石刻将中华优秀诗文名篇与传统书法结合,形成集中展示中国书法的“露天课堂”,更是融入乡贤反哺的赤子之心,带动了更多的村民为家乡奉献。
此前,大山村倪姓、莫姓两户人家为一块六分大的土地权属问题争执不下,邻里之间的情分也渐渐冷漠。村干部借由“六尺巷”的故事,上门走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中调和。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当地党员干部从美谈佳话中汲取养分,用中华民族谦和尚礼的传统美德来引导两户人家摒弃前嫌、握手言和。
六分土地,不分人心,如今,倪莫两家让出这块地,村里在此修建公共绿地,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也成为村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2022年,大山村被司法部、民政部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