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带一路”建成绿色之路
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十年来,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共建国家互学互鉴、携手合作,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作为目前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建设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顶层设计、贯穿于各方面全过程。从“倡议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到提出“坚持开放、绿色、廉洁、合作理念,致力于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合作目标”,再到“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凝聚起把“一带一路”建成绿色之路的时代共识。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助于增进共建国家政府、企业和公众的绿色共识及相互理解与支持,实现更高合作水平、更高投入效益、更高供给质量、更高发展韧性,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中国不仅有意愿、有决心,而且重行动、建机制。目前,中方同有关方签署了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同31个共建国家共同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与32个共建国家共同建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产能及装备制造合作,建立绿色金融和绿色贸易体系,这些实际举措掷地有声、稳扎稳打,让中国与共建国家建立起“更紧密的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实践表明,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理念引领不断增强,交流机制不断完善,务实合作不断深化,中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也要看到,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依然突出,生态环保国际合作水平有待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约束条件更为严格。实现绿色引领、互利共赢,既需要不断完善绿色发展政策支撑,搭建绿色交流合作平台,建立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又需要更好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健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参与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积极性。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统筹推进绿色发展重点领域合作,统筹推进境外项目绿色发展,统筹完善绿色发展支撑保障体系,实现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的目标,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肯尼亚蒙内铁路沿线,中国公司修建了大型动物通道,长颈鹿也能轻松穿过铁路桥;巴基斯坦旁遮普太阳能电站,光伏板下能长草种瓜。生动的场景,展现着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成果。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绿色发展合作平台为支撑,必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从愿景变为现实,更好造福各国人民,保护好我们共同拥有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