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大拨款千万设基金 鼓励AI教学

  中评社香港9月7日电/据大公网报导,愈来愈多本港高校推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指引或课程。香港科技大学昨日向传媒表示,已拨款一千万元推出“教育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基金”,鼓励教职员在课程中使用生成式AI技术。科大教育创新中心主任Sean MCMINN表示首轮计划共13个项目获资助,最高资助额25万港币。获资助项目包括利用生成式AI进行模拟对话训练,制作音乐、影片等,两项目负责人亦对课程评分细则作出解释。

  首轮13项目 最高资助25万

  科技大学目前已有逾3000名学生及教职员登记使用HKUST ChatGPT。Sean MCMINN表示,校方于三月拨款一千万元,推出“教育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基金”,邀请教学人员就如何在教学上应用生成式AI工具提交建议书,支持和鼓励他们在课程中使用生成式AI技术。

  Sean博士表示,筛选标准视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与教学目标相符程度等方面,首轮计划共有13个项目获得资助,获资助项目最高资助额为25万元。

  科大综合系统与设计学系客座教授黄岳永的项目获得资助,将在秋季学期两个创业相关的科目中首次尝试使用生成式AI工具,学生将通过课堂工作坊探索与生成式AI相关的主题,过程中会与AI聊天机械人沟通。

  黄岳永举例指,在上学期他所执教的一个科目,需要社工和学生进行情景对话训练,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探访独居老人。他表示,套用AI后将可以与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对答,预计将节省两周训练时间以用于实地探访。

  另一关于“电脑音乐”的项目亦获得资助,学生利用AI工具可制作音乐、影片、创作歌词。教授该课程的科大计算机科学及工程学系教授康立德表示,生成式AI工具可以帮助没有音乐基础知识及技巧的学生更快地参与音乐创作。

  在课程中使用生成式AI工具,如何评分亦成为关注重点。黄岳永表示,他执教的相关科目均属“体验式学习”,没有标准答案,会采用“全过程评分”的方式,评估学生利用AI解难的表现,并强调会加强学生应对AI的批判性思考。

  康立德表示,课程评分标准并非单纯取决于最终提交的作品,学生亦需要提交作品制作过程的解说视频,以说明在制作过程中利用了什么工具、进行了哪些步骤。